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Economic 經濟・新聞

誰在承擔特朗普關稅? 美國企業「吞下大頭」 快輪到消費者了!

誰在承擔特朗普關稅? 美國企業「吞下大頭」 快輪到消費者了!

2025年07月25日 15:10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財聯社7月25日訊(編輯 瀟湘)美國政府今年迄今已額外徵收了550億美元的關稅,而從截至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企業界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這筆費用……

特朗普總統過去幾個月不斷加征的關稅,已將美國的關稅稅率水準推升至了數十年來最高水準。 這些關稅通常由進口商在貨物抵達美國港口時支付。 因此,誰來把這筆費用付給海關本身並不難猜——通常是製造商、物流公司或報關經紀人,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就是訂購貨物的零售商本身。

但經濟學家和其他業內人士,一直在關注的其實是誰最終將承擔這筆費用:是外國供應商——通過降低前端價格; 還是美國消費者——通過收銀台支付更高的價格; 抑或是夾在中間的美國企業吃下大頭?

而目前,從通用汽車、耐克到本地花店,越來越明顯的跡象是——美國企業正在吸收關稅大部分成本。

這主要是因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提高售價的公司可能會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維持價格穩定的競爭對手。 許多公司並不願漲價,除非迫不得已。

然而,對於這些企業而言,儘管暫時吞下了關稅的“大頭”,但並不等於可以永遠這麼做——許多公司已表示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提高價格,這顯然將會把這些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在未來一周的時間里,徹底敲定其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稅率,這無疑將給美國企業帶來一些急需的政策確定性,但也可能引發數千種進口商品的更廣泛價格上漲……

美國企業「暫吞關稅大頭”

根據業內機構的估算,雖然目前有跡象表明一些外國供應商,已下調了部分商品價格以幫助緩解美國買家的壓力。 但這種支援遠未達到特朗普「承諾」的水準——即由外國承擔關稅成本。

在經濟指標中,進口價格指數通常用於追蹤進口商在支付進口關稅前,為外國商品支付的價格情況。 該指數近幾個月來保持穩定。 一些經濟學家稱,這是外國供應商沒有普遍降價,以説明抵消其美國客戶成本的跡象。

高盛對進口價格進行了其所謂更精細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外國公司似乎只通過降價,説明吸收了約20%的關稅成本。

迄今為止,美國消費者物價的漲幅整體尚還屬溫和。 6月份CPI雖同比上漲至2.7%,但核心物價漲幅低於預期,這是因為許多公司在關稅生效前減少了採購或囤積了庫存。 不過有跡象顯示,一些最為受關稅影響的商品——包括傢俱、玩具和服裝的通脹率,確實已開始逐步攀升。

晨星公司首席美國經濟學家Preston Caldwell表示,“美國企業仍在承擔大部分關稅費用,尚未將大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

而美國企業「一肩扛下關稅」所導致的一個典型後果是:二季度的業績報告已出現不少利潤受損的跡象。

通用汽車本周表示,其第二季度支付了超過10億美元的汽車進口關稅。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稱,該公司尚未因關稅而大規模提價,但並未排除漲價的可能性。 總部位於荷蘭的Stellantis公司是美國品牌Ram和Jeep的母公司,該公司本周也表示,汽車進口關稅導致其利潤損失了3.5億美元。

此外,航空航太和國防公司RTX表示,關稅削減了其利潤。 玩具製造商孩之寶週三則表示,關稅對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務影響雖低於預期,但部分影響可能仍將顯現。 該公司表示,關稅可能會在整個財年造成6000萬美元的額外支出。

上個月,耐克高管也表示,關稅將導致公司本財年利潤減少約10億美元。

據經濟學家估計,所有美國進口商品的實際平均關稅稅率目前已接近17%,遠高於去年的2.3%。

馬上就輪到美國消費者了?

許多大公司之前一直不願直接將漲價與關稅挂鉤,以免引起特朗普的憤怒。 在沃爾瑪5月份表示部分商品會漲價幾天後,特朗普就曾在網上發帖稱沃爾瑪應該“吃掉關稅”(eat the tariffs),而不是提高價格。

然而,一旦更多的關稅上調在8月來臨,而此前囤積的商品庫存消耗殆盡,即便特朗普再憤怒,美國零售商漲價或許都已是大勢所趨。

這也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可能馬上將會面臨更廣泛的衝擊。

今年5月,沃爾瑪表示已開始上調部分商品價格以抵消關稅成本,並稱今夏還將有更多價格上調。 例如5月份,對來自南美洲和中美洲商品徵收的關稅,已將消費者在沃爾瑪最常採購的商品之一——香蕉零售價格,從每磅50美分提高到54美分。

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附近的花店老闆Shayai Lucero正在自己消化一部分額外的關稅成本,但同時也提高了售價。 她從美國批發商那裡購買的從南美洲進口的長莖玫瑰,以前每支價格在1.15到1.35美元之間,現在已漲到了1.95至2.15美元。 她說,這迫使她將一束12支玫瑰的瓶裝售價從60美元提高到69美元。

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首席執行官Matt Priest則表示,一些鞋類公司已宣佈計劃在未來幾周內提高價格。 “到目前為止,品牌和零售商吸收了大部分影響,但他們只能再堅持一段時間,”Priest談到他的會員公司時說。

在美國銷售的鞋子中,約99%是從中國、越南、義大利和其他國家進口的。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