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20:05 環球市場播報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稱,全球股市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而債市對政府債務水準的擔憂卻日益升溫,二者間的脫節現象正愈發明顯。
作為全球各國央行的協調機構,國際清算銀行指出,今年主要經濟體 30 年期國債的投資者風險溢價上升,這一現象表明市場對 “財政前景的擔憂不斷加劇”。
今年早些時候,穆迪成為最後一家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主流評級機構,將其AAA級(最高評級)移除; 而上週五,惠譽評級因對法國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將法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其歷史最低水準。
國際清算銀行貨幣與經濟部門主管申鉉松(Hyun Song Shin)表示:“當前需警惕可能放大風險的傳導管道,這些管道或導致壓力擴散。 “ 他補充稱,高風險資產的估值目前處於高位,這使其面臨較大脆弱性。
申鉉松還強調,各國政府發行的債券正越來越多地被對沖基金等高槓桿投資者吸納,而市場可能在 “債務水準遠未達到理論上的可持續性臨界點之前” 就突然爆發危機。
與此同時,美國貿易關稅帶來的實際影響迄今仍小於預期,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全球投資者正大規模撤離美國資產。
儘管今年 4 月部分非美國投資者大幅拋售美國債券和股票,但國際清算銀行表示,5 月和 6 月期間,大部分資金流動已出現逆轉。
該機構補充道:「全球投資者持有大量美國資產,加之戰略資產配置決策和投資授權的調整速度緩慢,這意味著任何大規模撤離美國資產的投資組合調整都可能是漸進式的。 」
新冠疫情對通脹預期的影響
報告還包含國際清算銀行新開展的 「全球公眾通脹預期調查」 的首期結果。
這項覆蓋13個發達經濟體和18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後全球物價的飆升,已從根本上推高了家庭通脹預期,尤其是在物價漲幅最大的國家。
國際清算銀行指出,這一現象 「引發了對短期通脹飆升可能產生持久影響的擔憂」,並補充稱,家庭通常不將通脹問題歸咎於央行,且支援央行保持獨立於政府的運作模式。
回到當前經濟前景,申鉉松表示,實體經濟正呈現降溫趨勢,美國勞動力市場等領域的降溫跡象尤為明顯。
他指出,鑒於當前股市估值已接近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水準,且公司債利差處於極低水準,若實體經濟降溫趨勢持續,“需密切關注” 市場可能出現的反應。
國際清算銀行還提到,美元走勢與利差水準 「並不匹配」; 此外,7 月美元走強之際,股市也正大幅上漲 —— 這種相關性在歷史上並不常見。
申鉉松稱:「當前極為寬鬆的金融環境未來可能出現逆轉,這是所有人都應警惕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