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廣受很多國家、地區歡迎的ETF,在日前,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提出警告:當市場下跌時,ETF將放大系統性風險。什麼是ETF?穆迪的警告又代表什麼意思?啟富達國際研究部特別為此解釋與剖析,讓投資人秒懂 ETF及穆迪的警語為何?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ETF與傳統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有何差異(如表一),從表一就可清楚了解,為什麼近幾年來ETF深受投資人的青睞與追捧,因為它交易方便、成本又低、報酬又貼近大盤,且無人為因素的影響。根據Bloomberg在2018年9月的資料顯示,全球ETF規模已超過5.3兆美元,且美國ETF市場的規模就佔了全球的70%,並為美、歐、日很多國家保險、養老、對沖基金的重要投資標的。在台灣,近三年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如表二),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2019年5月台灣ETF成交額約占整體(集中市場統計)的8.3%,成交張數則達到整體的13%,可見國人的接受度頗高。
然而,ETF並非百利而無一害,尤其當市場發生風險時,它會加大股市的波動性,並放大市場的風險,如去年(2018年)2月及10月的閃崩,道瓊一天就暴跌千點,蒸發了上萬億美元的市值。其原因就是因為ETF是利用機器來設立停利、停損機制,如-5%、-10%或等等,只要大盤(指數)跌到此跌幅,機器就會自動執行賣的動作,而一檔ETF其下是數十檔或百檔股票組成,如ETF「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簡稱「元大台灣50」為例,如果您買入一張元大台灣50,基金公司會拿這些錢去買入台灣前50大公司的股票,而究竟是那50檔股票,詳細組成與比例可參考證交所網頁。
所以,當執行交易操作時,一次是賣出數十、數百檔公司的股票,其引發的連鎖效應,加劇了整體的跌勢,其對股市的賣壓與波動性不同於傳統的基金經理人一檔一檔的賣股。
隨著ETF在資本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且規模越來越大,並為近年來歐、美、日等國退休金主要投資連結的標的,其金額之龐大。因此,若一個重大事件發生,其瞬間暴發的力道與殺傷力肯定驚人!這也就是為什麼穆迪會提出警告來提醒投資人。目前,全球受到美中貿易摩擦、伊朗核協議問題、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或「一個推特」都有可能引起恐慌性賣壓,而原本設計用來分散風險的ETF或許將成為壓垮市場的催化劑。

Post View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