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啟富達國際研究部
常常看到財經網站提到「非農就業報告」一詞,甚至拿這個報告結果的好壞,來解釋美股、美元、美債殖利率的盤中變化。像是2月初所公布的1月份報告,非農就業人口增加30.4萬人,遠遠超乎預期的16.5萬人,消息一出美股立刻大漲,市場受到不小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非農就業報告」,報告中蘊藏了什麼,為什麼市場會重視它呢?
非農就業報告由美國勞工部於每月第一個星期五所公佈,報告中包含了失業率、勞動參與人數、非農就業人數、每週工時、平均時薪等數據,內容頗為詳盡。而市場尤其關注「非農就業人數」,因為非農業人口對美國經濟成長貢獻達到80%左右,且變化比從事農業的民眾變化較劇烈、趨勢更明顯、容易判讀(見圖一),不少經濟學家會根據此數據增減來推估經濟盛衰,故相比於美國整體失業率,市場反而更聚焦於非農就業人口。同時非農就業又是一個月中最早公佈的數據之一,較具備即時性。
隨著非農就業數據公佈,同時報告中的重要數據還有失業率及平均時薪成長率,尤其平均時薪成長率受到市場高度重視,因聯準會的法定職責為充分就業及控制通膨,而此兩者數據均受到失業率及平均時薪成長影響。較低的失業率使民眾擁有消費意願及能力,促進購買行為,同時低失業率意味著勞動力市場緊縮,企業需要付出較高的薪資尋才,因此低失業率理論上將會推動薪資成長,而薪資成長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提升,將傳導至產品售價上,因此刺激通膨成長,比起原物料價格高漲所導致的通膨,此通膨屬於聯準會偏好的「好的通貨膨脹」。
然而,薪資也是一種兩面刃,若薪資增長太快,市場會開始產生央行加速升息的疑慮,市場利率會馬上上升非常快。比如2018年2月公佈的平均時薪年增率達2.9%(後來下修至2.57%),當時創下2009年中至今最大增幅,公佈後即引起市場騷動,市場利率(美公債10年殖利率)向上暴衝,並導致當時的美股重挫。
總結來說,非農就業報告不但可以看到美國經濟變化、還可以用來預測通膨及聯準會政策動向,數據公佈又非常快速,自然而然就受到市場高度重視。
本日(3月8日)晚間將會公布最新一期非農就業報告,數據可能顯著影響著21日的聯準會FOMC貨幣政策會議動向,故本次非農數據,非常值得留意。

Post View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