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8日訊(編輯 瀟湘)規模高達25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在過去的將近十天裡剛剛經歷了三重打擊——惠譽調降了美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美國財政部宣佈了新一輪的發債洪峰;在大洋彼岸的亞洲,日本央行對YCC政策的調整,也引發了一場關於資本回流日本時代即將來臨的猜測。
這一切,都導致了長期美債殖利率在上週出現大幅飆升,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逼近了去年10月創下的14個月高點。
然而,經歷了這一輪債市猛烈殺跌之後,包括高盛(348.26, -7.30, -2.05%)、摩根大通(155.88, -0.88, -0.56%)和摩根士丹利(88.47, -0.61, -0.68%)等在內的多家華爾街大行,在最新報告中卻普遍開始猜測,美債的拋售是否有些過頭了?
在這些投行新的交易策略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呼籲客戶買入30年期通膨掛鉤債券,摩根大通則開始看漲5年期國債……
其中,以Praveen Korapaty為首的高盛策略師的最新報告,無疑最為“一針見血”。Korapaty在報告中寫道,“對美債拋售有一些被普遍提及的原因,但我們沒有發現其中任何一個特別有說服力,我們傾向於從戰術性角度對最近的走勢‘反其道而行之’。”
Korapaty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一一駁斥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三點美債利空:
在日本央行政策調整後,日本國內殖利率料將走高,那麼日本投資者是否真的已經在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了?答案是:幾乎沒有。高盛指出,上週美國國債殖利率的上漲主要發生在美國交易時段,而不是日本投資者活躍的亞洲時段。
面對即將到來的債券發行洪峰,投資者是否在要求長期債券的更高風險溢價?答案是:目前為止並非如此。在高盛看來,所謂的美國國債再融資規模僅略高於預期,而且實際上發行偏向於較長期限債券的比例在下降。
至於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真的重要嗎?答案同樣是:不。高盛表示,惠譽提到的華盛頓債務動態和政治失靈早已眾所周知,因此評級調整併沒有提供新的資訊。
除高盛外,摩根大通也表示,擁擠的多頭倉位(接近十年高點)的集中平倉,可能助長了此前債市的大屠殺。而惠譽和其他方面的最新消息,幾乎沒有就美國債務的可持續性等經濟不利因素帶來新資訊。
Jay Barry等摩根大通策略師指出,現在長期債券的投資者頭寸已經不那麼擁擠了,但殖利率仍接近當前週期的最高水平。這表明增加久期變得更有吸引力。
鑑於名義殖利率接近當前週期的最高水平,且估值“略微下降”, 摩根大通策略師建議建立5年期國債多頭倉位。
此外,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高級固定收益策略師Kenta Inoue表示,隨著對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疑慮刺激了對美國聯準會終將降息的押注,資產管理公司可能會繼續買進美國國債。Inoue表示,一旦美國聯準會停止加息,下一步一定就是降息。
週一,各期限美債殖利率普遍走高,而整體殖利率曲線趨陡化的趨勢仍在延續。截止紐約時段尾盤,2年期美債殖利率漲0.2個基點報4.777%,5年期美債殖利率漲3.5個基點報4.173%,10年期美債殖利率漲5.9個基點報4.098%,30年期美債殖利率漲7.2個基點報4.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