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Interest Rate 利率・新聞

日本要放大招?專家:結束負利率政策的影響有待觀察!

日本要放大招?專家:結束負利率政策的影響有待觀察!

2024年03月16日 14:0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杜宇

根據央視新聞3月16日消息,日本央行計畫在3月18日到19日召開會議,決定是否結束持續了多年的負利率政策。如果結束負利率政策,這將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來,時隔17年首次升息。一些專家認為,此舉對日本經濟發展的角色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師永濱利廣表示,到目前為止,日本的薪資漲幅仍然沒有能夠趕上物價漲幅,就此宣布已擺脫通貨緊縮有些操之過急。

永濱利廣認為,對日本經濟來說,結束負利率是一把雙面刃,經濟界對此是期待與擔憂並存。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師永濱利廣:市場對此應該是期待與擔憂並存。作為金融機構例如銀行,當然會希望盡快提高利率,但對於出口相關產業來說,結束負利率,意味著日圓可能會上漲。作為出口業、不動產業,當然希望利率越低越好,這些產業就會擔憂。如果負利率取消,日圓升值,進口產品價格就會下降,能起到抑制通膨的作用,對一般消費者影響不會很大。

永濱利廣認為,2023年日本的實質GDP實現了1.9%的成長,但這是相對於去年疫情期間而言,而目前這個優勢正在逐漸淡化。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師永濱利廣:我認為今後(GDP成長速度)會有所減慢,2023年的成長率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消費反彈,現在這個回漲的空間已經沒有了。

日本央行中立官員罕見「放鷹」:應討論靈活的政策調整,包括取消YCC和負利率

東京時間2月29日早間,美元兌日圓大幅走弱並跌穿150關鍵心理關口,此前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高田肇(Hajime Takata)稱,日本經濟正在進入工資和物價上漲的周期,該行應該開始討論可能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的細節。

高田肇在2月29日早晨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們的目標價終於可以實現了」。他解釋道,日本經濟正在進入工資和物價上漲的周期,擺脫“長期通貨緊縮週期”,因此日本央行需要討論靈活的政策調整,包括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下稱YCC)和負利率政策。

高田肇同時稱,「有必要考慮採取靈活的應對措施,包括如何退出或改變目前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雖然日本經濟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我覺得我們終於看到了實現2%通膨目標的前景。」他還指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日本企業長期以來保持工資水平不變以及物價穩定的情況都在發生巨大變化。

彭博社通報中稱,在目前日本央行9人政策委員會中,高田肇一向被視為中立成員。因此,他的此番言論可能會支撐市場的猜測,即日本央行已經準備在未來幾個月進行2007年以來的首次升息。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定於3月18日~19日舉行下一次政策制定會議。

高田肇的講話過後,日圓大幅走強,對美元的匯率創一周新高,基準的10年期日本公債上漲1.5個基點至0.71%。市場人士將其演講解讀為對超寬鬆貨幣政策即將結束的暗示。SMBC日興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Yoshimasa Maruyama表示:“高田肇的言論,尤其是涉及退出YCC和負利率政策的言論,對市場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在日本央行的大規模刺激方案之下,該行目前仍將短期利率控制在-0.1%,10年期日本公債的殖利率被限制在0%左右。同時,日本央行繼續購買包括日本國債在內的大量資產,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其實不光是高田肇,今年以來,多位日本央行官員均不同程度地向市場傳遞了「鷹派」訊號。

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信一(Shinichi Uchida)本月上旬表示,該行可能會結束高風險的資產購買計劃,但在縮減貨幣政策支持時不會快速加息。根據路透社,內田信一的這次演講是截至當時最強烈的暗示,日本央行的大規模刺激計畫即將結束。

內田信同時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提高薪資,並將不斷上升的勞動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服務業價格正在上漲。這表明,他越來越相信,逐步取消刺激措施的條件正在形成。

日本名目GDP跌出全球前三

根據央視新聞2月15日消息,日本內閣府當地時間2月15日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3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1.9%,反映物價上漲的GDP名目成長率為5.7%。2023年日本GDP初步統計資料為591.482兆日圓,約4,2106億美元,低於德國的4,4,561億美元。

根據日本電視台消息,日本的名目GDP從世界第三位下降到世界第四位,被德國反超。

內閣府2月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10月至12月期間日本GDP年增率為負0.4%,連續兩季負成長。

根據參考消息,共同社1月22日報道稱,以美元計算,日本2023年的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很可能從全球第三跌至第四,被德國反超。這是由於日圓匯率貶值導致縮水,同時受俄烏衝突的影響,德國物價漲幅超過日本。一旦日本跌至第四,則是自1994年GDP成為全年經濟規模主要指標以來的首次。

名目GDP是以當年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名目GDP包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變動在內,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活動水準。相較實質GDP,名目GDP更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

在2023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曾預測,2023年日本的名目GDP將被德國反超,跌至全球第四位。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1月23日報道,在新興國家的追趕下,日本「經濟大國」的地位受到挑戰,報道稱,這不僅是因為受日圓貶值影響,隨著人口減少,經濟成長率下降,這是日本正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日本經濟規模到2026年也將被印度追趕。根據美國高盛公司預測,2075年日本將跌至全球第12位,對印尼、巴西和奈及利亞等國甘拜下風。

日本政府深感危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積極推動制定《兒童未來戰略》,這是少子化對策的指導方針。該戰略預測:「如果不阻止人口減少之勢,將對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的地位產生重大影響。」在此基礎上,該戰略強調:「必須動員一切力量,堅定不移地採取少子化對策和推動經濟成長。”

不過,少子化對策本應對希望養育孩子卻無法育兒的人們提供支持。少子化對策利於增強國力的構想,與提出維持1億人口規模和戰後最大GDP規模目標的「安倍經濟學」相通。近幾屆日本政府制定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但成效甚微,結果債台高築。

京都大學教授內田由紀子指出:“將GDP作為衡量富足的指標有局限性。這畢竟是顯示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的指標,人們互幫互助共同過上富足生活並不包含在其中。”

通報稱,新冠疫情發生後,日本社會由來已久的貧富差距和孤獨問題凸顯。即使疫情結束,外國遊客重新入境,也無法解決前述問題。內田表示:“金錢無法彌補社會分裂,我們正處於能否轉變為重視人際關係的社會十字路口。”

前有“埋伏”,後有“追兵”,下一次“被超越”很快到來?分析認為,經濟的持續頹勢,預計將使得日本在全球的影響力進一步下滑。對於日本而言,要實現“逆轉”,不斷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幾乎是唯一途徑。

責任編輯:劉明亮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