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Economic 經濟・新聞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逼近 參議院審議特朗普稅收法案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逼近 參議院審議特朗普稅收法案

2025年05月23日 21:08 環球市場播報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隨著美國參議院計劃對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提出的數萬億美元龐大稅收和支出方案進行耗時的修訂,美國瀕臨債務違約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共和黨國會領導人將提高美國法定債務上限與總統的標誌性經濟立法挂鉤。 這一策略為推動這項優先法案的通過增添了緊迫性,但能否避免債務違約可能要取決於未來複雜的立法障礙能否克服。

這項稅收法案不僅在參議院面臨漫長的審議過程,共和黨議員還表示,他們希望在通過法案的過程中進行大幅修改。 當修訂后的法案返回眾議院批准時,可能會引發進一步問題 —— 此前眾議院在共和黨各派系激烈談判后,僅以一票優勢通過該法案。

隨著可能的違約日期臨近,這種戲劇性局面和拖延可能引發市場恐慌。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已告知議員,若債務上限未在此前提高或暫停,美國可能在 8 月用盡借款許可權。 此後,持有 8 月到期美國國債的投資者已開始調整持倉。 8 月 21 日到期的國債收益率達 4.34%,相對收益率曲線其他部分呈現折價。

不過,華爾街分析師和私人預測機構認為,債務上限最後期限(即 “X 日期”)將在 8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之間。

如果美國耗盡借款能力,持有即將到期債務的投資者將首當其衝。 這是因為政府將無法發行新債券來籌集償還債務所需的現金。

除特朗普的稅收法案外,共和黨沒有其他現成的提高債務上限的備用計劃。 他們需要法案中削減安全網支出和增加邊境執法資金的內容,來說服從未投票支援過債務上限提高的極右翼保守派通過該法案。 如果轉而尋求反對黨説明避免違約,民主黨預計會要求增加支出和其他政策讓步,而共和黨不願做出這些妥協。

這意味著提高債務上限取決於共和黨內部在稅收方案上的分歧能否解決。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表示,鑒於需要爭取多數票通過,7 月 4 日前通過稅收法案的目標並不確定。

“顯然這是我們的目標和願望,我們將拭目以待。 需要什麼才能獲得 51 票? “ 圖恩週四對記者表示,「他們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法案基礎,但我們的參議員們希望撰寫自己的版本。 」

在修訂眾議院提出的 4 萬億美元減稅方案以使其通過參議院審議時,圖恩將不得不尋求微妙的平衡。

此前報導:特朗普稅收法案在眾議院險勝 通過內部分歧博弈

一群共和黨人希望通過將眾議院法案中臨時性的企業稅收減免永久化來增加法案成本。 與此同時,像威斯康星州參議員羅恩・約翰遜這樣的赤字鷹派人物,正要求進行更大幅度的開支削減,而黨內溫和派則對此表示反對。

一些參議員還反對眾議院法案中迅速終止清潔能源稅收減免的條款,這一調整不僅會損害可再生能源企業,還會影響支援現有項目的銀行。

“我認為我們會考慮如何讓清潔電力稅收抵免的逐步取消更具現實性,” 阿拉斯加州共和党參議員莉薩・默科夫斯基表示。

參議院正利用一項預算策略,允許比眾議院法案多出 1.3 萬億美元的減稅額度。 這可能會激怒眾議院中已對剛通過法案的額外債務負擔感到不滿的財政保守派。

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吉姆・賈斯蒂斯等其他議員則希望將小費和加班費的減稅政策永久化(目前該政策僅持續四年),同時縮減可能損害該州預算的醫療補助提供商稅收調整。

“我相信很多內容都會改變,” 密蘇里州參議員喬希・霍利說,“我知道很多同事都有關於修改內容的想法。 ”

霍利告訴記者,他將推動納入一項對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家和房地產合夥人使用的附帶權益增稅的條款。

霍利還希望將兒童扣抵免額度提高到超過眾議院法案規定的2500美元上限。

這一變化將增加財政支出,進而加劇對更多開支削減的需求。

威斯康星州赤字鷹派議員詹森還希望與眾議院中來自紐約、新澤西和加利福尼亞等高稅收州的共和黨議員對抗 —— 這些議員在贏得州和地方稅收抵扣限額提高后才同意支援該稅收法案,否則曾威脅要阻止立法。 詹森已誓言取消他們爭取到的妥協條款,即將州和地方扣抵扣限額從目前的1萬美元提高至4萬美元。 眾議院領導人表示,州和地方稅收條款對法案在眾議院通過至關重要。

當被問及是否可能被共和黨參議院領袖忽視時,詹森表示,他懷疑沒有他的支持,領導層能否獲得通過法案所需的票數。 “如果他們能做到,那就上帝保佑吧,” 他說。

民主黨人在共和黨主導的預算法案進程中基本被邊緣化。 儘管如此,他們仍有能力利用參議院規則剔除法案中的非財政條款,這些條款可能包括眾議院法案中取消槍支消音器監管和阻止各州對人工智慧進行監管的內容。 圍繞這些條款的爭議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解決。

“我們正在全力以赴,” 俄勒岡州民主党參議員羅恩・懷登說,“該法案充斥著規則不允許的政策內容。 ”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