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Stock Market 股市・新聞

分析:日本投資者退出再通脹交易,外資接棒

分析:日本投資者退出再通脹交易,外資接棒

2025年09月02日 17:02 環球市場播報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日本金融市場正經歷一場期待已久的再通脹交易,唯獨有一個關鍵因素缺席:日本本土投資者。

上月東京股票市場漲至歷史高點,日元同步升值,而在這輪行情中,外資始終佔據主導地位。 此外,外資也是日本國債的主要拋售方,推動 30 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升至歷史峰值。

“全球投資者是日本股票市場上漲的主要推手,” 里昂證券(CLSA)駐東京策略師尼古拉斯・史密斯(Nicholas Smith)表示。 他指出,東證指數(Topix)自 4 月低點反彈以來已累計上漲 34.2%,“但目前幾乎沒有跡象顯示本土投資者在追漲”。

在近 30 年經濟增長乏力後,日本憑藉扶持性的政府政策與企業改革,正推動經濟重新煥發活力。 今年,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前以來首次加息,並減持了其持有的大量國債。

這一舉措推動資產配置從債券轉向股票,受此影響,此前表現低迷的工業股逆勢走強,而熱門成長股則承壓; 同時,市場更青睞短期債券,長期債券(收益率曲線長端)則遇冷。

部分分析師認為,若日本散戶投資者重啟買入(今年以來散戶已撤出約230億美元資金),股票市場漲勢或有望延續。

“上周,散戶情緒在觸及極端看空水準後,終於回歸積極區間,” 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

分析師將散戶的謹慎態度歸因於兩方面:一是美國關稅對日本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二是市場波動。 他們表示,企業盈利復甦、外資信心強勁與散戶資金迴流這三大因素疊加,“對市場構成顯著支撐”。

今年流入日本股票市場的外資規模創下過去十年之最,且有望達到 2013 年 「安倍經濟學」 推動外資湧入以來的最高水準。

“不過,買入方並非只有外資:企業通過股票回購進行的買入規模甚至更大,” 里昂證券的史密斯指出,“這一現象極具積極意義,因為企業目前現金流充裕,有能力進一步加大回購力度。 ”

儘管股票市場與債市均出現大幅波動,但日元表現相對穩定:過去兩年,日元匯率始終在 140-160(兌 1 美元)的區間內窄幅震蕩,既未因經濟增長前景改善而升值,也未因高債券收益率或股票市場回報吸引投資者資金流入而走強。

“核心問題在於日本資金缺乏迴流,”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 他認為,資金未回流的原因是:日本機構投資者在新冠疫情前大量投資美國國債,而美聯儲加息后,這些投資目前實際上已處於虧損狀態。

簡而言之,日本資本選擇留在海外,而非回流本土追逐收益。

隨著日本市場活躍度提升,分析師與交易員正密切關注這一局面是否會發生變化。

以下圖表將展示日本市場的資產配置轉向情況:

1、資產類別轉向

押注經濟增長提速的投資者正從固定收益類資產中撤出資金,轉而大舉湧入股票市場。 日經 225 指數(^N225)與東證指數均已創下歷史新高。

2、價值股跑贏成長股

與其他國家的再通脹交易趨勢一致,日本價值股的表現優於成長股。 通常,量化投資者會將這一趨勢解讀為 「經濟增長正更廣泛地滲透至整體經濟」 的信號。

3、套利交易

購買日本國債(JGB)的外資,其收益顯著高於同期美國國債。 目前,5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僅為 3.86%,而將同期日本國債兌換為美元后,收益率可達 5%。 這種債市 「收益魔法」 的實現,得益於美聯儲與日本央行之間巨大的利差(8301. T)。

4、日元對沖成本

但上述收益優勢僅單向存在。 由於日本央行維持相對低利率,日本投資者若通過外匯對沖方式投資美國市場,成本會顯著上升。

5、日本的海外資產

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失去了 「全球最大債權國」 的地位,該頭銜被德國取代。 不過,日本仍有大量金融資產配置在海外,這些資產可通過出售實現資金迴流。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