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 10:43 智通財經APP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頑固的通脹已經成為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首份預算案的最大弊端之一。 而在第二份預算案中,她有可能重蹈覆轍。
近幾日,英國商業團體警告稱,工黨政府在稅收、就業權利和最低工資方面的政策,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數十億英鎊的運營成本,並推動物價在未來一年繼續上漲。 他們表示,這一次衝擊可能更為尖銳,因為企業利潤空間更小,更難以在不轉嫁成本的情況下消化壓力。
英國商會發言人Steve Partridge表示:「我們在本次預算中的頭號訴求是:不要再提高對企業的稅收。 “”目前唯一能夠消化這些成本的方式,就是通過漲價。」
由於受到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競選承諾——不傷害“勞動人民”(即不提高所得稅或加值稅)——的約束,里夫斯在去年10月的首份預算案中選擇通過增加僱主工資繳納份額260億英鎊(350億美元)來平衡預算。 她還大幅上調了最低工資,這是工黨14年來首份財政計劃的核心內容。
將近一年後,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政策助推了通脹上升。 英國央行最近也加入了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的行列,對此表示擔憂。 去年里夫斯宣佈財政計劃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還徘徊在政府2%的目標附近。 今年7月,該指標升至3.8%,部分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制定者現在主張放緩降息節奏以抑制物價。
英國企業擔心,在里夫斯11月26日公佈第二份預算案后,可能迎來新一輪監管負擔和稅收上漲。 根據測算,英國政府將面臨350億英鎊的財政缺口,原因包括上升的借貸成本、斯塔默7月推翻的福利削減計劃,以及OBR即將下調的經濟增長預期。
儘管里夫斯並未公開承認她的政策推高了通脹,但她和助手已私下開始發出警告,物價上漲可能會減緩降息步伐、降低生活水準,並引發產業動蕩。 倫敦地鐵司機正在進行為期一周的罷工,他們稱所獲3.4%的加薪幅度低於當前通脹水準。 英國央行預計,通脹將在9月達到4%的峰值,然後逐步回落。

里夫斯週二在內閣會議上對部長們表示,他們必須齊心協力,以防在11月預算前出現新的通脹積累。 她表示:「政府必須進一步支援英國央行降低通脹,控制公共開支並推動經濟增長。 」
與此同時,斯塔默也在尋求加強對經濟政策的掌控,並維持與企業的關係。 他在預算公佈前成立了一個新的「預算委員會」,由唐寧街10號和財政部的重要人物組成。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小組將由經濟顧問Minouche Shafik和財政部部長Torsten Bell共同主持,並包括唐寧街的核心顧問。
然而,零售和商業團體表示,政府的政策可能使問題惡化,重演去年的情形——當時雇主國民保險繳費(NICs)的上漲大部分被企業轉嫁給消費者。 OBR去年估算,NICs上漲會推動通脹率上升0.4個百分點。
小企業還將面臨明年4月商業稅減免到期,屆時稅負將增加17億英鎊。 同時,關於工人權利、最低工資和包裝的新法規也將為企業帶來額外成本。
英國零售商協會(BRC)在4月的一項調查顯示,52%的成員預計《就業權利法案》會增加成本。 英國政府自己的分析估算,該法案的成本最高可達50億英鎊。 BRC表示,這一負擔將“集中落在零售、酒店和休閒等低薪行業雇主身上”,而這些行業獲利率微薄,幾乎沒有能力消化衝擊。
政府研究顯示,如果全部50億英鎊成本落在這些低薪行業,那麼在計劃於明年4月實施的4.1%全國生活工資漲幅基礎上,還會再增加1.5%的工資成本。 同一研究表明,企業的主要應對措施將是提高價格。

英國全國生活工資的提高已經壓縮了員工之間的工資差距,因為僱主試圖將成本分攤到整個勞動力隊伍中。 行業組織英國酒店業協會(UKHospitality)在對4.1%全國生活工資漲幅作出回應時指出,這存在“工資-物價螺旋推動通脹”的潛在風險。 英國三明治和咖啡連鎖店Pret A Manger Ltd.首席執行官Pano Christou週二表示,該行業正面臨“強烈”的壓力。
英國央行日益擔心政府政策正在削弱其降低通脹的努力。 在8月的《貨幣政策報告》中,英國央行指出,「近期核心商品價格通脹的上升主要反映了更高的工作力成本」,並將其歸咎於導致英國食品價格漲幅比歐洲其他地區更為陡峭。
英國央行尤其關注食品價格,因為食品價格對家庭而言“極具顯著性”,這意味著它們“可能影響通脹預期並加劇通脹壓力的持續性”。 英國央行還在8月警告稱,未來幾個月將全面生效的新包裝稅可能會使食品價格水準上升“略高於0.5%”。 BRC預計,目前4.6%的食品價格通脹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升至6%。

自2024年8月以來,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每三個月都會降息一次。 但由於通脹頑固,投資者現在預計,政策制定者在明年2月前不會再次降息。 高通脹不僅正在侵蝕生活水準,還推高了政府借貸成本,使里夫斯更難實現財政平衡。
Panmure Liberum首席經濟學家Simon French上周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長期英國國債的高企借貸成本,部分是因為市場擔心通脹持續。 他表示:「財政部在語言上微妙地轉向以控制通脹為任務,這讓我們略感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