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美元指數(99.9889, 0.0385, 0.04%)可能已被“超賣”
受GDP資料不及預期影響,週一(18日)人民幣(7.1876, 0.0136, 0.19%)對美元走弱,走弱幅度達到300點。不過,由於過去兩週美元指數遭遇“滑鐵盧”並迅速跌破100大關,人民幣對美元仍交投於7.2之下。
隨著上週美元經歷了8個月來最糟糕的一週,“美元見頂論”引爆華爾街,過去兩週美元空頭噴湧而出,歐元(1.1225, -0.0003, -0.03%)、日元、英鎊(1.3030, -0.0006, -0.05%)都對美元“起飛”。空頭押寶美國通膨將持續下行,7月將是最後一次加息,且2024年降息在即。未來,這一爭論的走向不僅將關係到大類資產組態的邏輯,也將深刻影響人民幣的走勢。
中期而言,美元走弱是主流觀點,但短期美元指數可能已被“超賣”。巴克萊外匯研究主管Themistoklis Fiotakis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提及:“在兩週前美國發佈CPI報告前,我們一直主張投資者繼續持有做多G10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的敞口,但在美元經歷拋售後,我們現在敦促投資者不要‘過於激動’。”
“美元見頂論”是否靠譜
上週,追蹤美元對一籃子六種貨幣的指數下跌了2.2%,為去年11月11日一週內下跌4.1%以來最糟糕的走勢。截至北京時間7月18日18:20,美元指數報99.4。
在這一背景下,全球其他各類資產迎來狂歡,人民幣與A股、港股強勢反彈,離岸人民幣實現七連漲,7月14日盤中一度站上7.13。歐美股市亦出現上漲,大宗商品恢復活力,油價更是一度突破每桶80美元大關。
“美元見頂論”靠譜與否,成了華爾街近期最熱門的討論,這也將對大類資產組態邏輯構成深刻影響。因為當美元開始實質性走弱,全球資金就會轉而流入高息資產進行套利,更多是流入新興市場等相對風險較高的市場。
資料顯示,美國6月通膨、核心通膨資料均低於預期——6月未季調CPI同比升3%,創2021年3月來最小增幅;未季調核心CPI同比升4.8%,創2021年11月來新低,預期升5%。這在兩週前助燃了美元空頭,美元指數一舉跌至100關口,此前則在102附近徘徊。
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下降(高盛預計衰退機率降至20%),且通膨也如期降溫,“軟著陸”預期飆升,這有利於全球經濟和風險市場情緒,美元空頭提前開始出擊。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對記者表示,美元上週表現糟糕,非美元貨幣在美國聯準會正在贏得對抗通膨的說法下受到鼓舞。儘管在上週五(14日)早上,美元受到了一些追捧,但僅僅是因為沒有任何新消息,這促使交易者了結一些盈利。
“當日下午發佈的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和通膨預期指數高於預測值。1年期通膨預期為3.4%,預測值為3.1%,這表明通膨可能依然難纏,而緊縮性貨幣政策需要實施更長時間。因此,我們看到美元對日元等貨幣反彈,美元指數小幅走高。美元顯然超賣,例如RSI指標在日線圖上低於30的‘超賣’閾值。”
目前,機構對中長期美元見頂並無太大爭議,只是短期是否市場情緒過度仍需觀望。
例如,德國商業銀行外匯和商品研究主管Ulrich Leuchtmann對記者表示,如果僅僅是基於預期7月會議之後不會再有進一步加息而做空美元,這種理由是不充分的。事實上,7月加息已成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事件。
在他看來,原因包括兩方面——首先,7月可能是最後一次加息的預期已被市場充分定價,沒有理由認為這種預期會對美元產生負面影響;其次,在歐元方面,市場對歐洲央行繼續激進加息的預期也存在失望的潛在因素。因此,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可能會出現回呼。這意味著短期內並沒有太多理由出售美元。
就中期來看,機構認為,美債殖利率見頂可能意味著美元觸頂,市場將伺機佈局歐元、日元等貨幣。不難發現,過去一週歐元對美元已經迅速突破1.1關口,目前交投於1.12。
“我們預計7月6日美國國債殖利率已全線見頂,從技術面角度看,這一點十分顯著。6日,2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一度走出年度(以及本輪週期)新高,較之前高點高出1BP,之後回落約50BP。”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表示,隨著市場開始削減低殖利率貨幣空頭倉位,如日元空頭,初期這些貨幣幣值可能大幅上漲,漲幅堪比高收益貨幣,此後也可能資金重新流入新興市場資產。
“歐元或許稱不上較高殖利率貨幣,但隨著美元貶值影響更多幣種,歐元對美元既已突破1.05~1.10區間關口,應能有良好表現。目前歐元區政府債全線提供正殖利率,我們預計各國外匯儲備投資組合或將顯著增加歐元組態。當前全球外匯儲備中歐元佔比為 19.77%,僅高於2016年12月的週期低點19.14%,而美元佔比為59%,我們認為市場對外匯儲備由美元轉為歐元的潛在規模有所低估。”他稱。
人民幣趨於區間震盪
近兩週以來,人民幣顯著回升,較此前的最低點反彈幅度逼近1000點。隨著美國聯準會加息進入尾聲,美元/人民幣可能於7.2~7.3水平觸頂。但就短期而言,機構認為區間震盪可能機率更大。
“目前中美利差仍有利於美元,美元將繼續獲得支撐。這意味著在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前,美元/人民幣將保持區間交投。”巴克萊外匯、宏觀策略師張蒙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提及。
近兩週來,人民幣之所以大幅反彈,除了美元觸頂回落,也因為投資者明顯觀察到了中國監管層的態度變化。
張蒙對記者表示:“監管層在端午節假期結束後進一步加強了對人民幣匯率的引導。我們觀察到了一系列強於預期的每日中間價設定,國有銀行在境內市場收盤前出售美元,並在最近幾週兩次降低美元存款利率。加上在美元指數下降的推動下,這有效地限制了人民幣的跌幅。”她還提及,這也使一些一直採取買入回呼策略的市場參與者感到沮喪,一些人已經轉而持有新加坡元(1.3238, 0.0022, 0.17%)對離岸人民幣的多頭頭寸。
本輪人民幣一度貶值到接近7.3的位置。在6月27日,人民幣中間價的偏離程度較大,多位交易員和策略師對記者表示,當日中間價釋放穩定訊號,比模型預測的偏強超100點,這是今年以來罕見的偏離程度;而後的那個週末,市場開始預計人民幣已進入底部區間;美國財長葉倫即將訪華的消息也提振了風險情緒;此外,當時多家境內大行紛紛下調美元存款利率,這有助於減少利差套利活動。
在張蒙看來,未來要實現人民幣對美元的顯著升值,需要中國企業出售其美元收款,或者市場情緒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有顯著改善(這可能來自於刺激計劃),以對抗中美利率差異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巴克萊預計,中國可能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推出一系列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但可能幅度不會超出市場預期。
在機構看來,在上述這些措施生效之前,人民幣可能會不時受到來自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紅利兌換需求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7月28日之前的幾天,巴克萊估計,截至7月28日的紅利總額為20億美元,8月4日為146億美元,8月18日為34億美元。CFETS指數今年以來已經貶值了3.5%,在沒有出口商結匯或刺激計劃的積極影響下,CFETS指數可能還將繼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