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陶冬一週大事 研究報告

本週 0428 – 0504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美元的一劫

本週 0428 – 0504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美元的一劫

時間:2025年4月26日

資料來源:etnet 經濟通

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和解僱鮑威爾問題上左右搖擺,不過資本市場似乎已從震驚中擺脫出來了。 十年期國債利率在上周回落了20點,恐慌指數VIX更下滑到25之下,一場流動性危機看來有驚無險地度過了。 因應債市情緒的改善,全球股市全面上漲,其中NASDAQ一馬當先。 外匯市場對美元的拋售亦見舒緩,不過美元指數仍在100樓下。 IMF大幅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並警告明年的破壞力更大。 全球衰退隱憂之下,能源價格下行,黃金獲利回吐。

近來川普對著美元連砍三刀。 第一刀是推出對等關稅,向全世界貿易宣戰,並推翻了戰後美國以開放本國市場為代價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 第二刀是政策上朝令夕改,動搖了美國政府的信用,政策變成了菜市場討價還價的遊戲。 第三道砍在鮑威爾身上,他揚言要炒掉鮑威爾,公然踐踏聯儲的獨立性和法治精神,儘管之後他對自己的言論作出修正,市場反應十分負面。

4月2日關稅戰啟動至今不到四個星期,美元指數貶值了4.4%,這在匯市是罕見的。 美國的國力、法制和市場深度,令市場將美元看作避險天堂,將美債視作零風險資產,然而在最近的市場拋售中,美元不能避險,美債風險很高,市場以腳投票,exit America成為共識交易。 特朗普摧毀了美國一手建立起來的貿易秩序,玷污了美國自身的國際信用。 美國通過極端施壓,也許可以在雙邊談判中獲得一些短期利益,但是傷害的卻是美國的軟實力,尤其是美元。

特朗普主推的“去全球化”、“再工業化”,有其歷史原因。 全球化導致產業鏈的外移和美國中產階級的萎縮。 疫情令美國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支撐國家安全和軍事力量的工業基礎,再工業化作為國家安全的考量,凌駕於經濟因素之上。 中產階級的憤怒則將極端思維、極端情緒的特朗普再次推上權力巔峰。

然而,美國重建產業鏈的時間可能要以年為單位計算,但是所產生出的物價壓力、衰退風險卻是以月來計算的,市場的反應更是以日來計算的。 特朗普在貿易政策上的倒行逆施,直接傷到了美元的根基,美元失去了全球化支撐的貿易之錨、信用之錨。 這是美元資產近期極度動蕩的根本原因。

布列頓森林體系坍塌后,美國拋棄了以黃金作錨定的承諾。 美元依靠在全球貿易中的絕對壟斷,維持著全球交易貨幣、儲蓄手段的尊崇地位。 美元交易在全球外匯交易中佔比88%,全世界外債發行中70%是美元債,各國外匯儲備里美元佔比59%,世界外貿中大約54%用美元報價,銀行間同業拆借中美元佔比47%。

當然,世界上暫時還沒有一個可以取代美元的替代貨幣,所以美元的主導地位並非一時半會可以消失的。 但是美元的軟實力,毫無疑問被弱化,美元的信用遭到質疑,這是本輪美元急跌的邏輯。 筆者承認,今年以來對美元走勢看錯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料到特朗普政府會那麼打關稅戰,完全置美元信譽於不顧。

從長期和結構上看,「去全球化」勢必帶來「去美元化」。。 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長期的貿易逆差,使得巨額美元流向海外,海外美元再通過投資美債、美股迴流到美國。 IMF估計,現在海外投資者總共持有大約22萬億美元的美元資產,並每年仍以1.1萬億美元的速度增持美元資產。 美國一旦在經常專案的逆差消失,在資本項目的順差也會消失。

最後談談美債市場最近的暴跌。 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拳打腳踢,毫無顧忌,但最後被美債市場的暴跌制止住了(起碼暫時制止住了)。 自從「解放日」,美債市場經歷了一場罕見的拋售,恐慌程度直逼2008年的金融海嘯和2020年的熔斷危機。 投資者被迫重新審視對未來前景的各項判斷,資產價格也需要重新定價,債市特別動蕩,並顯露出系統性風險的若干跡象。

美債這次被拋售,與對沖基金通過衍生產品高槓桿投資有關。 投資者捕捉到債券現貨價與期貨價之間的差異,他們通過掉期鎖定差價賺利差,俗稱basis trade。 由於策略是中性的,鎖定的差價幾乎是穩賺不賠的,於是對沖基金大多高槓桿操作,最多放100倍槓桿以增強回報。 此交易的軟肋是突遇市場大跌,風險預期改變導致借款銀行要求補倉,如無力補倉則可能被斬倉,並帶來連鎖反應。

特朗普的關稅戰遠超市場的預期,引起了資產價格斷崖下跌,並觸發抵押資產價值下滑,margin call成為奪命鎖,並導致債市踩踏。 Basis trade在正常市況下是穩健的,但是如果出現大的市場波動,則容易發生火燒連營。 據美國證監會最新數據,大約9040億美元參與了固定收益類“相對價值”的槓桿交易,金額比十年前翻了一倍。 特朗普的關稅突襲,壞了對沖基金賺錢的好事; 他們的連環拋售,又壞了特朗普「交易大師」的名聲。

本周聚焦點有三個,1)美國與日、韓、印的雙邊關稅談判及市場反應,2)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預測160K),3)美國第一季度GDP(預計0.4%)及核心PCE(預計0.1%),4)歐元區及德法GDP數據。 日本銀行例會,料利率不作調整。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週 04/28 – 05/04 重要事件與數據

重要經濟數據
。04/29 (二) 美國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JOLTs職位空缺、諮商局消費者信心指數
。04/30 (三) 美國一季度GDP、PCE年化季增率、ADP就業人數、核心PCE物價指數、歐德一季度GDP年化季增率、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中國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05/01 (四) 美國初領及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05/02 (五) 美國失業率、非農就業、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

其他重要事件
。04/29 (二) 日本昭和日休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議
。05/01 (四) 歐洲多國勞動節休市、中國勞動節休市(至5/5)、日本央行利率決議、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發表講話

重磅事件方面,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將舉辦股東大會、Meta舉辦首屆AI開發者大會、日本央行公布利率決議、美日或進行第二輪談判;數據方面,關注美國和歐元區一季度GDP、美國4月非農就業報告、3月PCE物價指數、中國4月制造業PMI。財報方面,關注微軟、Meta、蘋果、亞馬遜、輝瑞制藥、禮來、可口可樂、貴州茅台等。

資料來源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45620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