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7日 08:37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華爾街見聞
7月9日「關稅大限」進入倒計時,潛在的232關稅成為新的談判障礙,日本、法國、德國和印度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 各國擔憂,即便就當前關稅達成妥協,也可能在次日面臨新的行業特定關稅衝擊,貿易協議的最終成本和風險難以評估。
隨著7月9日的「關稅大限」將至,貿易談判陷入僵局,「232條款」關稅成最大障礙?
據媒體報導,美國商務部將在未來幾周內公佈對半導體、製藥和關鍵礦物等進行的所謂的“232條款”調查的結果,如果認定進口這些材料“對美國安全有威脅”,預計將根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這些行業的外國產品徵收額外關稅。
隨著7月9日美國關稅暫停截止日期的臨近,有分析指出,按照4月2日的公告,232關稅可能將取代現行的“對等關稅”。
值此之際,日本、法國和德國等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對簽署貿易協定“猶豫不決”。
環球時報報導稱,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Ryosei Akazawa已於26日赴美展開第七輪日美關稅談判,明確表示無法接受25%的汽車關稅; 據央視新聞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27日表示,法國不能接受與自身利益不對等的關稅協議,強調如果美國維持10%關稅,歐洲將對美國產業施加等值回應措施。
另據媒體報導,德國總理默茨則試圖爭取汽車行業的特殊豁免,卻被歐盟官員斥為“妄想”。
232關稅成談判核心障礙
美國商務部即將公佈的232條款調查結果涵蓋半導體、製藥和關鍵礦物等多個關鍵行業,這些行業特定關稅的不確定性讓各國在貿易談判中舉步維艱。
白宮官員還明確表示,英國模式並非其他國家的範本,232關稅旨在“重振美國本土製造業”,與普遍關稅的目標並無關聯。
分析稱,各國擔憂的是,即便就當前關稅達成妥協,也可能在次日面臨新的行業特定關稅衝擊,貿易協議的最終成本和風險難以評估。
例如,英國與美國達成的部分協定雖將汽車關稅從27.5%降至10%,但鋼鐵關稅仍維持在25%,且後續配額和原產地要求仍需談判。
前美國高級貿易談判代表、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Wendy Cutler表示:
“所有這些關稅如何相互作用缺乏明確性,這也引起了我們合作夥伴的重大擔憂。”
Hinrich基金會貿易政策負責人Deborah Elms指出: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越南、日本或韓國,剛剛在對等關稅問題上做出了一些可能痛苦的妥協,而在協議宣佈的第二天,他們轉身對你徵收新的232關稅。”
據媒體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此前在國會聽證中透露,232關稅可能被用作談判籌碼,例如通過豁免某些行業的關稅,換取對方在航空等領域的大額採購。 這一“交易性”策略進一步加劇了各國的不信任感。
多國貿易談判陷入僵局
日本正尋求一攬子解決所有潛在的美國關稅問題,包括汽車、汽車零部件、金屬關稅以及“對等關稅”。
本月早些時候,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
“對日本來說,汽車確實是國家利益問題。 我們將竭盡全力保護這一點。 ”
印度在這一問題上態度堅決,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印度不願意與美國簽署不能同時解決行業關稅和“對等關稅”的貿易協定。
媒體稱,印度官員正在要求美國承諾,任何協定都要與美國向其他談判國家提供的最佳協定看齊。
法國總統馬克龍最新表態稱,理想的關稅協定應是「零關稅對零關稅」,如果美國維持10%的關稅,歐洲將不得不對美國產業施加等值的回應措施,以維護歐盟的經濟利益。
德國總理默茨一直敦促歐盟委員會與美國簽署類似美英協定的“框架”協定,為汽車行業爭取特殊待遇。 然而,歐盟官員認為汽車是與白宮達成任何協定中「最困難的因素」,必須在較容易的方面達成一致以建立信任後才能處理。
據媒體報導,一名歐盟官員稱德國認為特朗普會同意為德國汽車製造商讓步是“妄想”。 歐盟談判者認為,由於特朗普希望將這些行業遷回美國並減少進口,汽車、鋼鐵和製藥等行業的關稅最難取消。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表示,汽車製造商每天因關稅損失“數百萬歐元”。 2024年,歐盟向美國出口超過75萬輛汽車,價值389億歐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 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 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