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07:26 智通財經APP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歐佩克+聯盟最新釋放的石油供應衝擊波,將導致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加劇。 這一舉措在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降低燃油價格呼籲的同時,也將給全球產油國帶來價格壓力。
歐佩克及其盟友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短期內,激增的供應量將找到買家。 作為聯盟主導者的沙烏地阿拉伯在決議公佈后立即上調油價,正彰顯了這種信心。 但事實上,在這場僅持續10分鐘的視頻會議做出意外決定之前,全球原油市場就已如履薄冰,冬季供應過剩的陰雲早已若隱若現。
瑞銀駐蘇黎世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當前原油市場仍處於緊平衡狀態,顯示其具備消化額外供應的能力。 但持續緊張的貿易局勢等風險因素正在積聚,意味著未來6-12個月市場供需可能趨於寬鬆,這將給油價帶來下行風險。 ”

上週六,歐佩克+突然宣佈將加速恢復集體原油產量,令能源交易商措手不及。 此舉既為消費者帶來利好,也兌現了特朗普競選時降低燃油成本的承諾,但同時可能給從美國頁岩油產區到歐佩克成員國在內的所有生產商帶來陣痛。
不過,利雅德方面似乎顯得胸有成竹。 周日,沙特阿美將其面向亞洲核心市場的旗艦原油溢價幅度,提升至超出交易商預期的水準。 這些舉措顯然不像是對需求端心存憂慮的生產商所為。
歐佩克+官員表示,夏季需求是其保持樂觀的原因之一。 目前美國庫欣關鍵儲油中心的原油庫存持續下降,油價價差結構也未顯示供應過剩跡象,加之美國柴油庫存已急劇萎縮。
供應軌跡轉變
北半球夏季燃油需求達到峰值,為該聯盟加速奪回近年來被美國頁岩油商等競爭對手搶佔的市場份額提供了戰略視窗。
但此次決議仍將改變全球供應格局。 儘管歐佩克預測新增產量將滿足直至12月的需求,其他機構對此持懷疑態度。 國際能源署早在新增產計劃公佈前就預測,第四季度全球原油過剩量將達到消費量的1.5%。

過去兩周,倫敦油價暴跌11%,市場對以伊衝突反應平淡,表明交易商並不認同增產的緊迫性。 高盛和摩根大通預測,隨著亞洲主要經濟體消費疲軟及特朗普貿易關稅政策拖累全球經濟,今年油價可能進一步跌向60美元/桶。
廣泛支援下的增產
聯盟中八個核心成員國在視頻會議中決定,8月將恢復54.8萬桶/日的停產產能。 這較5-7月41.1萬桶/日的增產幅度顯著提升,而此前三個月的增產計劃已是原定目標的三倍。
歐佩克+將於8月3日會議討論是否在9月繼續追加54.8萬桶/日產量,若實施將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完全收回2023年實施的220萬桶/日減產額度。
實際供應影響可能小於預期,因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正施壓此前超產的國家放棄增產份額。 俄羅斯和伊拉克已顯現補償跡象,但哈薩克仍在違規增產。
RCMA Capital LLP首席執行官Doug King表示:“官方公佈的增產數位是一回事,實際新增供應又是另一回事。 柴油溢價顯示市場仍供不應求。 除非出現可見的庫存增長,否則我看不到油價下行的路徑。 ”
官員們還強調,增產計劃可「根據市場變化暫停或逆轉」。 但除非啟動該選項,否則已獲批的增產計劃幾乎必然加劇價格下跌。
這可能會緩解特朗普為遏制生活成本危機而多次呼籲的降油價訴求。 在實施一系列關稅措施並施壓美聯儲降息之際,特朗普還需應對通脹壓力。
然而價格暴跌將重創美國石油業,從埃克森美孚(XOM. US)等巨頭到曾大力支援特朗普競選的頁岩油商。 最新調查顯示,由於油價疲軟,頁岩油企業高管預計2025年鑽井數量將大幅低於年初計劃。
這場危機也可能波及歐佩克+內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推動經濟轉型計劃需要油價維持在90美元/桶以上。 面對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利雅德已被迫削減部分標誌性專案的支出。 若財政壓力持續,沙特可能選擇再次削減供應。
獨立分析師、國際能源署石油市場和行業部門前負責人Neil Atkinson表示:“他們確實擁有政策急轉彎的選項。 但現階段除了保住市場份額並接受更低油價外別無選擇。 他們正在做的,就是認清現實並順勢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