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為何全球半導體創14年來最慘跌幅?原因正是「長鞭效應」

為何全球半導體創14年來最慘跌幅?原因正是「長鞭效應」

2023年05月17日

疫情導致半導體晶片短缺,嚴重衝擊各產業,原因在於長鞭效應。這個常見於生活與職場中的定律,為何使商場大打折扣?又如何改變眾人的生活?

什麼是長鞭效應? 

你玩過傳話遊戲嗎?一句話從第一個人傳到最後一人,結果往往跟原題大相逕庭。這個常發生在產業供應鏈的現象,就稱為「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

此原理最早是由系統動力學創始者傑·福瑞斯特(Jay Forrester)提出,這種供應鏈上需求被過度放大的現象,繪製成圖形後像極了一條甩動中的長鞭,因此被稱為「長鞭效應」,也稱為「牛鞭效應」。

一般來說,完整的市場體系由下而上,會有零售商、批發商、大盤商跟工廠。當市場發生動盪,如缺乏某些零組件或原料時,基於人性,在層層向上溝通時,常會在無形中膨脹需求,導致誤判真正的市場態勢,留下堆積如山的庫存。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市場上就出現不少長鞭效應的案例,許多公司對於商品需求的誤判與囤積,導致存貨爆量而必須降價求售,造成企業損失慘重。

根據《華爾街日報》在疫情爆發前後對於零售業庫存量的觀察,2017~2020年商品的庫存始終處於正常水平,但2020年開始疫情爆發,特定商品的需求急速飆升,包含防範病毒的民生隔離用品,以及遠距上班所需的電子類產品,甚至因為興起在家運動風潮,使得瑜珈褲成為消費者搶購的目標,庫存水位大幅下滑。

首次面對席捲全球的大型疫情,在充滿變數的氛圍下,各級廠商看見市場需求後,紛紛超額訂購,以備不時之需,於是零售商向批發商叫比平常多一倍的貨,批發商又向工廠下比平常多兩倍的訂單,層層堆疊,造成疫情下原物料短缺、交貨時間延宕,當產品終於生產完成,準備賣給消費者時,才發現供過於求。因此,從2022年開始存貨失控、商品塞滿倉庫,出現疫後商場上促銷價牌高掛的拋售現象。

哪些情況會導致長鞭效應?

1.單一資訊來源,且資訊不對稱

造成長鞭效應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資訊不透明」。廠商只看到相鄰上下游供應商的需求提升,為了確保日後供貨穩定,會下訂比現實所需更多的量,導致愈往上游,庫存量愈悖離市場真實需求。

2.交貨時間跟不上需求變化

產品製造、交貨都得花時間,若碰上原物料短缺、缺工、政經局勢不穩或運輸困難等情況,還可能導致交貨延後,下游遲遲等不到貨,會再下更多訂單,讓需求震盪愈來愈大。另一方面,或許原本需求量大,但因交期延後,導致時局改變,交貨時市場可能不再大量需要此產品。

在疫情期間,半導體供應鏈就曾出現長鞭效應,當時晶片短缺,造成各產業無法推出商品,例如車廠無法銷售新車、零售業無法推出智能家電。但隨著疫情解封,許多消費者早已轉為購買中古車或其他選擇,導致晶片出現供過於求的情形,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在今年寫下14年來最糟糕的表現。

如何避免長鞭效應?

1.了解需求背後原因,非盲目增加訂單

當市場需求變動,廠商應該要分析需求的根因,區分短期、長期需求,若判斷此時的需求提升屬於以下類型,就須思考是否下訂超出平時庫存水平的商品。

a.季節性需求:如聖誕節、雙11購物節

b.產業特性週期:產業年度旺季跟淡季

c.新品上市搶購:可能只是一時蔚為流行

d.產品停產引發搶購:非長期需求

e.因競業改變策略:因應競爭對手的行為,下大量訂單的目的是為了競爭

2.縮短鞭子、共享資訊

零售商、供應商與製造商等供應鏈商家,若能策略結盟、建立資訊共享平台,就能降低長鞭效應的風險,可以更精確掌握各級的進貨、庫存量,建立一致的訂貨策略,也能藉此建立懲罰機制,如有廠商過度誇大訂單,可採取限額供應措施。

文/李佳樺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1908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