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4日
《彼得原理》指出,在組織當中,每位員工都將升遷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為止,卻有一位台灣人違反了這項原則,從外商分公司一路晉升到《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的C級主管,她是怎麼做到的?
為一位台灣人,你對職涯的想像,最遠曾經到了哪裡?是本土企業的總經理、外商公司的亞太區負責人,還是《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的執行長?
聽到這裡,你或許會要我別做夢了,光是調派到《財星》500大企業的總部,就已經很不容易,更不用說升任高階主管。然而,有一位台灣人做到了,她就是拜耳(Bayer)轉型長暨人資長林紹婷(Sarena Lin)。
林紹婷在1997年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2005年成為第一位台籍總經理、2008年升任大中華區負責人。之後她轉戰產業界,先後擔任全球最大糧食企業嘉吉(Cargill)、世界第三大動物保健公司禮藍動保(Elanco)的高階主管,並在2021年加入拜耳。
《彼得原理》指出,在組織當中,每位員工都將升遷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為止,但為什麼林紹婷好似從未遇上瓶頸?她又是怎麼做到的?
愈資深的人,愈沒有答案
「心態上的轉變是最重要的,知道帶給公司的價值不一樣了。」林紹婷解釋,每一次晉升,能力會變化、角色會變化、甚至心態會變化,比如新鮮人提供專業知識、主管的貢獻則變成怎麼激勵一大群人。
「我常常講promotion paradox(升遷悖論),」一個人能被拔擢,是因為前一份工作表現傑出,但晉升到下一階段,如果還憑著在上一份工作所得到的能力來做事,便表示你的能力、心態還沒有跟上職位。「到了新位置,就要有新能力。」所以每到一個新位置,就要了解新的角色、它需要什麼能力、我要做什麼轉變。
說穿了,升遷的祕訣只有兩個:專業的學習、心態的調適。
首先,你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了解產業、了解人才、了解產品,才能更快融入新公司、新職位,「我相信未來學習能力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
不過,更多主管的瓶頸是在心態。「我升到某一階段,就要比任何人都知道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會來找我要答案。」林紹婷指出,這是錯誤的觀點,主管要擁有的應該是「謙虛的進取心」。
「愈資深的人,反而愈沒有答案。」因為外界變化太快了!所以才說主管的能力是激勵,要想辦法讓一群人,甚至一家公司,大家腦力激盪,把所謂的答案帶出來。
激勵是專業經理人一輩子的功課
激勵也有等級,比如一對一的面談,或是告訴螢幕前的1萬、10萬名員工,自己對未來的想法是什麼。
「這群人不一定是你的direct report(直系部屬),」除非找到自己的聲音以及做事方式,了解「how do you show up(怎麼展現自己)」,才可能讓員工認為,「這是一位領導者,我想要跟隨她。」
為什麼亞洲人常被說沒有聲音?為什麼國際上的華人領導這麼少?林紹婷指出,領導者必須懂得present(表達)。
「這非常需要技巧,言詞必須精煉,別人才聽得進去。」
舉例來說,林紹婷在拜耳的職稱是Chief Talent Officer,其實就是人資長,但人資長的英文不是Chief Human Resource Officer嗎?
當初拜耳找上林紹婷,確實是看中她在協助公司轉型上的專業,但公司的董事會卻缺乏人資專業。(編按:德商的董事會是由6名C級主管組成,對整個公司負責。)
「策略上的轉型容易,但能不能落實還是要看人才,因此人才的轉型更重要。」林紹婷是由這個角度出發,才把Human Resource改成Talent,讓所有員工清楚知道,公司下一個轉型重點是人才。
不了解現況的人,是無法改變現狀的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論是到新公司、升任新職位,新官上任三把火是非常危險的事。
「每一家公司到某一時間點的成敗,都有它的歷史因素,」現在的缺點,過去可能是成功因素,「懂得Honor the past,才可能改變未來。」
林紹婷在2019年加入拜耳,前3個月只做一件事:聆聽。
「加入一家新公司,有了新位置,最重要是了解公司要什麼,what’s working, what’s not working(什麼有效、什麼無效)。」
拜耳的優勢是有好人才、好品牌和好產品,但基層回饋:組織必須更快地學習、更快地嘗試新事物。
然而,拜耳的步調慢,表面上看似缺點,但原因它的決策方式是大家一起討論,而不是由老闆由上而下的命令。
「文化沒有好壞,它是價值觀的呈現,源於公司歷史。」
林紹婷進一步解釋,「策略是What,文化是How。」策略決定公司要往哪一個市場、開發什麼產品(What),但決定策略怎麼落實、員工怎麼執行(How)的是文化。
因此,進入一家新公司、擔任新職位時,不要太快去評斷,否則一不小心便可能損及好文化,或是難以推動改變。
舉例來說,林紹婷雖然想加快拜耳的決策速度,卻不想拋棄討論帶來的決策品質,因此提出safe to try(安心嘗試)的概念。
所謂safe to try,是當同仁針對一項議題,討論到一定程度時,要有人跳出來問:可以做決定了嗎?決策的風險有多大?我們可以承受嗎?如果可以,就做吧!不用什麼議題都要有100%把握。
「如果不了解現況,是無法改變現狀的。」林紹婷總結,不論是新職位、新公司都一樣,光有ambition(企圖心)是不夠的,必須有能力、還要契合當下的需求,才會有performace(表現),也才可能得到promotion(拔擢)。
文/高士閔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talent/article.action?id=510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