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7日
避險基金經理人必須是萬能型選手。投資有分慢速階段與快速階段,首先在決定好最終投資目標之前,在需要深思熟慮的慢速階段中,由於經理人必須要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該企業與產業,所以需要歷經長時間的實際考察與深思熟慮。
然而接下來,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的投資執行與管理階段,他們又要發揮本能與直覺,在短則以秒為單位變化的市場情勢,與長則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市場循環中,盡可能快速且準確地行動,找出最合適的投資部位。這份工作要求的是兩個完全相反的能力與技術,也許有人會懷疑,真的有人能夠兩者兼備嗎?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而我們稱他們為避險基金管理人。
我很喜歡觀察人事物,因為我的記憶力非常好,所以我會記得我身邊每個人的每個不經意的行為、每一句話、特有的癖好、習慣、行事作風。我的視覺記憶力特別好,即便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動機,但是我的記憶力可以非常細微,甚至還可以把特定的情況或事件如實重現。
多虧如此,我把這段時間以來我看見的成功基金經理人的共同偏好、思考框架、交易模式等所有一切共同的特徵,都一五一十儲存在我的腦海中。我在一旁觀察他們的時候,感受到成功的投資人都有一些共通的必要條件。
- 絕對不會停止參與市場
哪怕是一天,他們都不會完全從市場脫身,就算是平安夜、去馬爾地夫渡假、舉行婚禮的當天,還是他們飛到了地球的另一邊,他們都不會停止接觸市場。即使今天美國休市,但歐洲市場仍然有營運,就算是全球性的假日,那也只不過是隔天的前哨戰,市場不斷在運作的事實永遠不會改變。
我們公司的某位避險基金經理人,他在自己的婚禮上,連新郎要進場時都無法放下手機,關掉手上的彭博APP,最後還是伴郎強行奪走了手機。
在計畫為期1週的蜜月旅行上,他也無法擺脫離開市場的不安全感,整晚都在跟位於紐約的同事聯繫,就不用提什麼佛羅倫斯的浪漫了。因為新娘太生氣,第二天他們就不得不返回紐約。這不是強迫症,他是真的享受這份工作,他只不過是一位跟著市場一起呼吸、一起運作,從中找尋自我存在價值的人。
去蜜月旅行的第二天,他突然出現在辦公室,好像什麼事都不曾發生過一樣,回到崗位開始工作,臉上掛著無限平靜又幸福的表情。
- 擁有可以快速承認錯誤的靈活思維
如果不攻擊就無法獲利;如果不防守就無法防止虧損。問題在於若要將收益最大化,就必須同時擁有攻擊的部位與防守的部位,在兩個極端之間自由穿梭。靈活的思維是必要條件。即便對這次的投資非常有自信,甚至它還一度是投資組合中的最大部位,但只要市場給予「否定」的答案,或是評估計算本身有誤、甚至是單純的失誤,不論理由為何,都要有可以快速承認錯誤、清算部位的靈活思維。
- 習慣拒絕一般的普遍觀念
他們無法忍受因群眾心理的壓力而成為不合理的一員,也無法忍受對於一般普遍的觀念照單全收,他們非常清楚獨立判斷與客觀思維的重要性。面對「大多數」的主張,保持冷靜且懷疑的態度很重要,但這件事絕對不像用說的那麼簡單,因為這個行為,違背了人類在跟大多數人站同一邊時,會感到安全感與容易產生信任的本性。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牛市帶來的喜悅,與長時間漲勢所帶來的安全感時,也有一群少數人正在感到擔憂與不安。風險在大多數人認為是低點的時候反而是高點,而冷靜的投資人在感知到這一點時,就會開始尋找賣空的目標。
賣空若想要成功,需要相當大的耐心與承受相當大的痛苦。建立空頭部位的時候,需要借券並承擔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高額利息,同時還要等待股價下跌,是一場時間拉得愈長就愈不利的遊戲。
再加上不管基本面再怎麼差的企業,在市場走揚時也會跟著大勢一起上漲,毫不合理被高估的股票,會經常發生沒有任何理由就漲停的情況。在這種最糟的情況下,他們之所以還能持續保持空頭部位,就是基於對企業價值和股價下跌的強烈信心。
對全球造成衝擊的美國金融危機發生時,預測到住宅市場將會崩盤,採取空頭部位的避險基金比比皆是,但是大部分在不動產泡沫化之前,就因為無法承擔高額的費用而破產。積累的空單成本、背道而馳的市值差所造成的虧損,除了這些會計上的費用以外,令人壓力更大、更難以忍受的,是必須看著市場強勢上漲所帶來的心理成本。
我也有過幾次因股價走勢與我的預期長時間背道而馳導致心態崩潰、必須得放棄空單的投資經驗。當時如果可以再保持空頭稍微久一點,就有機會創下最高報酬率的紀錄,但這都只是事後諸葛而已,我只能乾脆承認,我的信心輸給了市場大趨勢的壓迫。
- 擁有「具分析性的直覺」以及「具直覺性的分析能力」
普遍來說,我們會把分析能力與直覺能力劃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才能,但我並不認為這兩種能力可以用二分法做區分。因為我經常看到分析能力極為優秀的分析師,在交易的時候也展現出非常卓越的直覺能力。而拿著特定商品或股票,詢問那些經常利用動物的直覺戰勝市場的分析師,又總會聽到他們回答出一些如果沒經過深度分析就無法給出的意見。
如果不具備分析性的思考,就無法培養出直覺;如果不具備直覺的話,就無法歸納出高水準的分析。
在進行企業調查的時候,必須得同時運用這兩種能力。第一次接觸到某家企業的時候,單純透過數值或幾個事業狀況,就會直覺產生投資方向,再以此為基礎建立初期的假設。雖然這些還不足以成為投資的論據,但本能上就會知道該從哪個方向下手。後續為了要驗證或推翻直覺所帶來的假設,就需要進行深度的資料分析與計算,這過程需要高度的分析能力。
這兩項能力,沒有哪一個更重要或更不重要。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要擁有這兩項能力,就能成為成功的基金經理人而聲名遠播;而我也見證過許多因不具備這兩項能力,所以必須離開這個業界的案例。
不只是在投資的時候,在建立避險策略時,報酬率也會因為基金經理人的直覺與分析能力,產生天壤之別的結果。曾有一位10年來不曾虧損過的基金經理人,他在保持低變動性的同時還能夠戰勝市場,總而言之,他一直以來都維持著避險基金裡最理想的投資組合。
他執行一件交易時,可以找到10檔以上彼此沒有相互關係的資產和股票,創造出完美對沖的現金流。在避險基金裡,我們稱之為「低相關性收益」(uncorrelated returns)。比起統計學上所謂的相互關係,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影響每筆交易的資產與股票價格發生變化的因素(price factors)是彼此獨立的。
但是,其中只要有一個因素出錯,別說是整筆交易,整體投資組合的報酬率都會崩盤,所以絕對不可以有計算失誤或誤判,想要做到這樣,就需要完美的分析能力。
進行交易時,假設個別收益趨勢的分析絲毫沒有誤差,就會形成理想的避險,同時也會實現避險基金所追求的「絕對收益」。但從建立投資組合的層面來說,需要擁有直覺的能力才能像這樣構思出數十筆以上的交易。
- 執著,瘋狂的執著
聰明且具有實力的投資人,基本上都具有某種傾向。首先,他們確切知道自己了解什麼與不懂什麼。對於他們自己「不懂」的東西,會非常乾脆地承認並保持謙虛。但有一點大家千萬別誤會,他們絕不能忍受自己對不懂的東西一直維持在不懂的狀態。
特別是跟自身產業有關的任何事,他們會非常敏感地接受自己不懂這件事,並且要超脫無知的狀態,深入探索到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為止。這個過程所呈現的就是—執著。通宵翻遍超過數千頁的投資人報告書,只為了找到一個模型裡需要的正確數值,這種事已經是老生常談,為了找出建立假設所需的事實,他們願意花上數個月的時間實地訪查,就算要見再多人也在所不惜。
如果用一臺電腦來比喻投資論據,就算是電腦裡的一顆小螺絲,只要沒有得出正確的理解與計算結果,他們就會表現出死纏爛打的執著。我深信這種執著,是成為成功基金經理人必要的條件。
文/紐約居民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