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辦公室真的適合「專心工作」嗎?大腦科學有解釋

辦公室真的適合「專心工作」嗎?大腦科學有解釋

2023年11月15日

在辦公室裡工作,突然找不到工作節奏嗎?給你一個科學解釋:你的大腦有點混亂。

直到2023年2月,也就是新冠疫情開始爆發後的三年,美國公司行號辦公室才終於回到五成滿。許多人依然不願進辦公室,軟硬兼施的老闆們說,沒道理以前在辦公室可以專心把事情做好,現在就不行。

不過神經科學家和行為科學專家必須幫抗拒回歸辦公室的員工說說話,表示員工確實可能不再認為並肩協作能有效率把工作做好。

在辦公室專心的能力,需要重新訓練?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卡麥克大衛·格芬醫學院神經學教授卡麥克(S. Thomas Carmichael)說,部分員工喪失了在辦公室,特別是開放性辦公室把事情做好的肌肉記憶,那就像鬆掉的二頭肌一樣,需要重新鍛鍊。

卡麥克進一步解釋,經過長時間的遠距工作之後,大腦選擇性注意力技能和排除干擾的能力被削弱了。要改善這個問題,必須更常讓自己處在辦公室環境,但卡麥克也明白,這不是喜歡居家辦公者樂於聽到的解方。

組織心理學家斯沃迪(Cathleen Swody)也表示

習慣居家工作的人,已經深知自己在家工作能有的工作進度和效率,當他們回到辦公空間,會自覺失去不被打斷和干擾的自主權。

紐約市資深軟體工程師芭比諾瓦(Maryia Babinova)2021年嘗試一週進辦公室工作幾天,卻發現超級難有生產力,「在位置坐下後,幾乎前30至45分鐘都在陸陸續續跟大家打招呼」。

有時候,一起身倒個咖啡,可能就要15分鐘才能再回到座位,包含等別人洗杯子,排隊等咖啡機。在家裡,咖啡則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芭比諾瓦現在只有在其他城市分公司的人造訪辦公室的日子,才進辦公室。在辦公室,也選做一些不太需要專注的事。

小心陷入反事實思維

倫敦政經大學助理教授吉爾吉(Laura M. Giurge)說,不斷的比較2023職場現實,與遠端工作的情況,反而會讓員工更難以重新適應。

當人們開始去想,「如果情況不一樣,會是怎麼樣」,他們就會很快地陷入「如果怎麼樣,會不會就……」的無限迴圈中,這在心理學上稱作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

吉爾吉說,無法適應重回辦公室的員工「如今走進辦公室,就會不免開始想,如果現在是在家裡,不知道已經做好多少事了」。

不過,也不可能要遠端工作者忘懷居家工作的好處,像是工作到一個段落,先帶狗狗出現散個步,或是下午四點先登出,外出和老同學聚會,晚點再回來把工作收尾。心理學家說,這些有關時間可以如何更美好被運用的想法,也會佔據腦力,導致我們從手邊真正該做的事分神。

重新習慣在有背景噪音環境裡工作,需要一些時間。

康乃爾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博恩斯(Vanessa Bohns)說,「為了把工作做好,我們必須讓自己重新習慣這些讓人分心的事。」博恩斯解釋,有研究說,人大約需要花20分鐘習慣背景噪音,但受到干擾後,則需要5分鐘的安寧,大腦才能重新進入原本的運作。

許多公司已經做出調整,將辦公室視為合作與協作的地方,但如果需要個人的思考,則不一定要員工待在辦公室。

微軟去年一份大規模研究顯示,84%員工將「與同事保持連結」看作進辦公室的關鍵動力。七成以上員工說,如果他們知道同一團隊成員或是職場中的好朋友會進辦公室,那他們也才有動力更頻繁進辦公室。

微軟未來工作部總經理斯塔爾鮑默(Colette Stallbaumer)說,數據顯示,我們不能只把辦公室看成專心完成工作的地方了。

軟體工程師鄧恩(Lynn Dang)位在德州達拉斯工作的雇主,強制規定員工一週要有三天進辦公室,鄧恩就把這三天拿來開實體會議,以及處理一些專心程度不用太高的工作。

鄧恩說,自己在辦公室無法像在家裡那樣專心的寫程式,其他團隊討論的聲音,或是其他人講電話,或者不戴耳機就開始視訊會議的聲音,持續衝擊著她的專注度。

她說,「那時候的自己就必須一直看著待辦事項,逼自己有些生產力。否則,在辦公室的時間沒把事情做好,我只能自己加班,或在週末趕進度」。

 

文/張詠晴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2559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