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921地震後最大規模!如何看待單日大漲1.44%的「重建概念股」?

921地震後最大規模!如何看待單日大漲1.44%的「重建概念股」?

一場4月3日的大地震,重新喚醒台灣人對於921大地震的回憶,股票市場亦然。當年掀起的「重建概念股」熱潮,今年是否適用?投資人應該跟上嗎?

4月3日7時58分,花蓮縣壽豐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之強烈地震,最大震度6強,震源深度僅15.5公里。同一天台股收盤跌128.97點,跌幅0.63%。

每當遇到天災,投資人首先關注的,就是包括水泥、鋼鐵在內的「重建概念股」未來表現。就4月3日表現,鋼鐵類股單日大漲1.44%,水泥類與水泥窯類則分別上漲2%與1.8%,推論似乎並非空穴來風。

回到最具指摽性的921地震,台灣證券交易所歷史數據顯示,1999年9月21日前一個交易日(9月20日),到該月最後一個交易日(9月30日),水泥類股與水泥窯製類股都繳出超過10%的漲幅,鋼鐵類股與玻璃陶瓷類股也分別成長7.5%及3.8%。相反的,與後續理賠密切相關的金融保險類股,則以10.6%降幅領跌市場。

如果類股表現差異如此明顯,是否需要因應地震事件,改變投資行為?

思維一:勿過度反應,市場終究回歸基本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特別是對於長期投資人而言,目前地震並沒有產生足以影響台灣產業走勢的震撼力。

第一金投顧表示,地震對台股影響多為短期影響,過去25年的大型地震中,以921地震衝擊最大(暫停交易一周),但一周後逐漸回歸基本面,重建概念股此段期間表現優於大盤,一周後亦逐漸回歸基本面。

除了本次地震災情與921大地震大相徑庭外,拉長時間來看,當年從9月20日到年底的類股表現,水泥類股(24.4%)雖然依舊強勢,電子類股、電器電纜類股也繳出15%以上的漲幅;鋼鐵類股反而以下跌4.1%作收。

換言之,除了地震,其他影響市場走向的因素依舊存在,更甚於地震本身的短期因素。

思維二:逢低撿便宜?小心「接刀」被套牢

如果不追高,是不是可以從跌幅較大的類股著手,買進被「錯殺」的產業?以4月3日的產業表現為例,觀光餐旅與金融類股,分別以下跌1.26%與1.21%敬陪末座,與地震存在一定程度關係。

不可否認,「逢低買進」是最常見的投資技巧,但是對於非專業投資人而言,這似乎更像是「願望」,而不是可利用的工具。原因在於,你認為的「低」,不一定真的是低點。如果貿然接下一檔正在下墜的股價,恐怕並不是逢低買進,而是股市常用的「接刀」,真正的低點還在後頭。

這背後還涉及到行為投資學常見的「錨定效應」,人在決策過程,容易以先前取得的資訊作為基準點,不自覺陷入先入爲主的觀念,以過去的主觀印象,來評價一檔個股是「貴」還是「便宜」。

從金融類股的表現來看,如果避開4月3日單日行情,從近一個月的表現,就會發現其實還有4.24%的漲幅。簡而言之,就是應該避免以單一事件來判斷股價「便宜」與否。即便真的採取行動,也應該採取定期定額的做法,透過投資時機的分散,減少單一時間點投資的風險。

思維三:住宅地震保障是否足夠?

相對於股民積極投資,與地震損害更密切相關的保險問題,似乎被民眾所忽略。

根據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我國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截至2024年3月底止,以全國戶數929萬戶計,投保率約38.01%,顯示仍有超過6成民眾尚未投保。

磊山保險經紀人業務總經理林世德指出,目前規定投保住宅火災保險的保戶,須強制附加投保「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地震險以重置成本為基礎,針對房屋全倒或半提供理賠,不含裝潢與動產,依法規定理賠最高不得超過新台幣150萬元;臨時住宿費用補償最高新台幣20萬元。

民眾若覺得保障不足想提高,可選擇「超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這2種都不能單純投保,須配合住宅火險主約、附加基本地震保險後才能保。

近一步解釋,所謂「超額地震險」是針對房屋全倒、半倒進行理賠;「擴大地震險」則理賠範圍較廣,包含建物、裝潢、動產都有賠。除此之外,如果只想針對屋內裝潢與動產加保,則可選擇「輕損地震險」,它主要保障屋內裝潢與動產,適合沒有房屋所有權的租屋族,在「居家綜合險」下附加投保。

面對地震,人人應準備緊急避難包與熟記逃生流程,但在理財上,也應該謹記投資紀律,而非輕舉妄動,反而弄巧成拙,自斷後路。

[資料來源:單日類股表現、產業類股歷史資料(選擇1999年9月與12月)]

 

文/張道宜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057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