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性困在拼事業的傳統框架裡,女性易承受不符比例的家庭照顧壓力,餐廳訂位系統新創inline前台灣區總經理蕭至瑋40歲面臨離婚,從總經理到單親爸爸,他如何面對轉變?
晚上8點的台北街頭,餐廳訂位系統新創inline前台灣區總經理蕭至瑋一身全白勁裝,在安親班門口等著接兒子點點下課,只見點點一踏出教室就撲向蕭至瑋懷抱,回家後父子倆分工合作完成家事,睡前半小時編織專屬兩人的「床邊大冒險故事」與5個大魔王對戰,結束一天進入夢鄉。
這是蕭至瑋40歲離婚至今,3年來週間的日常。但成為單親爸爸之初,蕭至瑋手足無措,更不敢向他人揭示,不僅沒有任何一個同事知情,就連母親也是在簽字離婚前一天才知曉。
失去太太後,蕭至瑋開始學著一人分飾兩角,才驚覺「家庭主要照顧者」的不易。
成為單親爸爸後才知道的事
「以前帶小孩上學,我只要在車上等就好,現在才知道原來小孩出門前有好多步驟,」蕭至瑋細數著注意事項,「要想他上什麼課、帶什麼用具、聯絡簿帶了沒、天氣如何要不要多穿衣服⋯⋯」這些生活瑣事,過去都是由同樣有著全職工作的前妻處理,保母在Line群組傳遞事項的對話對象也是媽媽,當時前妻甚至沒有請育嬰假。
「育兒」往往是婚姻關係中,誰是豬隊友或神隊友的顯影劑,蕭至瑋不自知地成了前者。他以為拼事業、交際應酬,陪小孩玩、偶爾出面參加家長會,就完成了社會認可的父親角色,卻沒想到讓自己的婚姻觸礁。
「你不要只會跟小孩玩好嗎?」前妻對家庭分工的不滿,在疫情期間達到頂點,當時正直餐飲業最慘淡的時期,蕭至瑋心繫如何維持員工生計,雖自認對妻子的要求使命必達,卻忽略了育兒任務中,主動關心與協助是另一半更需要的支援。
尤其蕭至瑋身為高階主管,工作與生活難以劃出界線,晚餐時間、週日晚上,工作都隨時會來敲門,這是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戈丁口中的「貪婪工作」,當蕭至瑋必須對工作隨叫隨到,另一半相對就需要對家庭隨傳隨到。
「我一直都比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吧,」蕭至瑋自認,自己過去是妻子喊了才會做家事,只會跟兒子玩遊戲的「大屁孩」,他的外型也是愛玩派,留著及胸長髮,愛穿Jordan籃球鞋,英文名字甚至取自任天堂遊戲機「Wii」。
當大屁孩開始承擔照顧小屁孩的責任,他才開始理解全職母親的不易,「上班再怎麼累,還是跟『聽得懂人話的』同事共事,但媽媽卻要陪伴還沒社會化的孩子。」出錢養孩子容易,「教」孩子卻非付出就有立即回報。
某次點點拿了一張不及格的考卷回家,讓蕭至瑋嚇了一跳。「才小學三年級就考不及格,我真的可以不管嗎?」雖然蕭至瑋相信成績好不代表未來成功,但獨自扶養幼小生命的路上,他也會自我懷疑,是否做了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有段時間,蕭至瑋自責自己教小孩「使不上勁」,兒子也覺得「媽媽教的比較好」;當社群上滿滿的媽媽互助資源與交流團體,單親爸爸想加入,卻總是成為少數、覺得彆扭。他因緣際會下加入了由《超男進化論》作者劉軒、詹斯敦發起的男性放鬆傾訴聚會「超男讀書會」,才知道許多男生都是在假裝堅強,可以和一群同樣面臨不同人生亂流的男性討論、互相支持,舒緩了他獨自照顧小孩的壓力。
從隨心所欲的大俠男子漢,到和兒子兩隻手黏在一起的「鴨霸和兔崽子」
除了同儕陪伴,教養過程中的細心感受,則是蕭至瑋從失婚黑洞走出來的關鍵。
剛離婚時,他天天帶小孩到辦公室,當時剛上小學的點點不吵不鬧,與爸爸一人用一半書桌,兒子視訊上課,蕭至瑋工作,「有時我離開處理事情再回來辦公室,看到他坐那裡比我更像公司總經理,」蕭至瑋笑說,言談間全是對孩子的疼愛。
現在點點不僅會主動摺衣服、洗碗、摺被子,童言童語更讓蕭至瑋心暖暖。「我們是玩具總動員的鴨霸和兔崽子,兩隻手黏在一起不能分開。」父子間的相互依賴展露無遺,可愛的玩偶是蕭至瑋在兒子眼中的形象,但蕭至瑋小時候的偶像其實是瀟灑不羈的大俠令狐冲。
如今他推掉晚間的聚餐、六日的玩樂,跟兒子當「好哥兒們」,建立父子相處的儀式感。每天擁抱、熟記兒子的朋友,假日帶兒子玩寶可夢、比西洋棋,早上開車載兒子上課,路上一起聽瑪利歐奧德賽主題曲 〈Jump up, Super Star!〉,替彼此加油打氣,「我跟我兒子一個是媽媽離開、一個是太太離開,瑪利歐就是勇敢的化身來鼓勵我們。」
問到蕭至瑋的未來目標,他說:「要成為讓兒子很崇拜的爸爸」,這也是為什麼蕭至瑋沒有創業經驗,卻決定冒險在43歲離職創業,但他不只要成為事業成功的蕭至瑋,更要作兒子口中「賺錢錢、做家事、最會陪我玩,是爸爸跟媽媽綜合體」的蕭至瑋。
文/李佳樺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