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半導體過來人的告白:想淘金,先得忍受「礦坑生活」

半導體過來人的告白:想淘金,先得忍受「礦坑生活」

受惠於疫情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半導體業成為台灣近年最受歡迎的「鍍金」行業。但撇除光鮮亮麗的外表,「畢業」的前輩們會給想投入的新鮮人哪些提醒與建議?

「科技新貴」標籤背後,前工程師的告白:

  1. 半導體業不僅要面對高工時的體力挑戰,還有心理上的高壓必須處理。
  2. 半導體業沒有停下來的一天,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3. 沒有最完美的工作,只有最適合你的工作,一旦做出選擇便要全力以赴。

「我退伍後到美國念完書就進入台積電,沒多久我就產生一個想法——我怎麼又回來當兵了?」從自由的燈塔到高壓的無塵室,曾在台積電任職12年的名流樂器行老闆盧紀帆開玩笑的表示,那落差就如同「從天堂掉進地獄」。

在全球大缺工浪潮的影響下,各行業都陷入搶人大戰,儘管半導體業同樣高喊「會呼吸的全要了」,但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近3年來新鮮人朝電子資訊及半導體業求職的比例成長了13.1%,在緊繃的人力市場依舊具備絕對的競爭力。

半導體業能令一眾求職者趨之若鶩,與產業趨勢改變帶來的「高薪資」脫不了關係。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發佈的非主管職員工薪資統計,前4高薪全由半導體產業包辦,前10名中更有7名被半導體企業佔據,可謂名符其實的「科技新貴」。

但令人羨慕的「美麗」薪資,卻有表像上看不見的「哀愁」——高薪資不僅伴隨著高工時,高壓節奏帶來的身心挑戰,更長期如影隨形。

一通電話,半夜兩點也要隨時召回

「身體明明很累了,但你不可能有時間鬆懈,一踏進公司神經就是緊繃的,」剛進入公司前兩年,盧紀帆被指派為管理技術員的帶線課長,不僅要下達正確指令讓技術員能順暢工作,且由於突發事件頻繁,早中晚還各有一次會議對上級回報產線狀況,「到下班都還在想著明天的會議。」

之後轉去製造部擔任IT工程師,盧紀帆的每日工作除了將繁瑣的生產流程製作成一目了然的報表,並隨時充當IT部門的救火隊,滿足客戶臨時提出的新需求之外,還要處理每天都會遇到的程式錯誤,即便是下班或是休假時間,也可能在半夜兩點被一通電話隨時召回。

面對緊湊的工作日程,如何學會分清楚輕重緩急,成為最重要的一門藝術,因為「沒有人有空告訴你該先做什麼。」

盧紀帆笑說,很多人以為工程師的工作重複性很高、很無聊,其實半導體業「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在變」,寫好的程式沒有一天能夠高枕無憂、無須修改,如果有一天你感到得心應手,反而要去思考如何突破,或是跟主管爭取新的挑戰做,否則隨時可能被淘汰。

但身心上的高壓還算「小事」,真正令盧紀帆不適應的,其實是半導體業治軍嚴謹的工作文化。在他眼中看似殘忍、冰冷,卻是撐起台灣半導體業世界競爭力的關鍵:「高績效文化」。

世界第一的代價:抓吊車尾的殘酷競爭

「台積電的考績制度是不論你的團隊多麼優秀,都有一定比例的員工必須被打“I”(Need to Improvement,需要提升),這是我覺得最殘忍的地方。」盧紀帆解釋,這制度就形同「抓吊車尾」,被打“I”的員工在半年後需再被評核,雖然不會被裁員,但對年終分紅影響不小。

盧紀帆從未被打過“I”,但他身為團隊Leader,仍要擔負起與「留校察看」的員工面談的責任。即便公司不會公布名單,但在團體中壓力非常大,每天得戰戰兢兢,深怕落後。

寫程式是盧紀帆在音樂之外的「第二個愛好」,但這份熱愛卻無法填補他對工作文化的不適。但他持平地看,這樣的考核制度並沒有錯,甚至是高精密、高競爭的半導體業面對全球的必要競爭之道。

「人都會有惰性,台積電之所以能身為世界龍頭不是沒有原因,」且台積電也確實給了他足夠優渥的薪酬作為回報。

事實上,這種管理文化也非台積電獨有,大多數重視績效的企業,也遵循依比例打考績的原則。在盧紀帆2006年剛入職時甚至還有「同事互評」,目的就是為了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下,激發員工不斷前進的潛能。

談起工程師的辛酸與苦楚,在半導體業深耕十餘年,之後選擇從聯發科離職創業的好樣科技創辦人趙志謀也深有同感。

想淘金,先得忍受「礦坑生活」

「半導體業就是台灣的金礦,你可以進去淘金,但不要忘記進去的地方是礦坑。」

回憶以前的工程師生活,趙志謀只有四個字形容——「沒日沒夜」,早上8點半上班、晚上10點下班,不斷循環,即便過年也只有3天放假,任何一個地方出錯,結果便是數十萬美元的損失。

即便如此,趙志謀認為半導體業是值得投入的行業首選,除了遠高於其他行業的優渥薪資,經歷也會對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如果沒待過聯發科,我創業不會成功。」在離職之後,趙志謀跟太太及朋友人一同開發擦窗機器人,第二代產品短短一年就賣了將近兩萬台,還接連收到德國、捷克等國家的大訂單。他提到,在聯發科的經驗讓他一開始就鎖定全球性的布局,而不會只將眼光放在台灣,也看到其他新創所看不到的細節。

視野與紀律,適用於任何地方的寶藏

趙志謀解釋,如果沒待過聯發科,他設計的軟體不會顧及量產良率的問題,但經過大公司的實戰經驗,他很清楚良率穩定的重要性,「這對創業者而言非常重要,因為產品良率不佳會被大量退貨,到最後一定損失慘重!」

聯發科的經驗,讓趙志謀少走了不少冤枉路,員工人數一路成長到50人,開發的產品也屢獲國際大獎。但他也坦言,愛好自由的人確實不適合進入半導體業,「台積電美國廠的員工不是很多在抱怨嗎?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有些事只有台灣人辦得到。」

趙志謀半開玩笑的表示,有些企業會訴求以人為本,但不要期待半導體會有什麼幸福企業,「因為一幸福就完蛋了,很快就沒有競爭力,」他強調,半導體業最重視的是扎實的紀律,忍得住寂寞與壓力才能待到最後。

對此,盧紀帆也有相同感受。他提到,待過台積電後,看事情的角度不會只有一個點,而是飛到很高的地方往下看,高壓的工作環境,也使他創業面對客戶時能更加柔軟圓融的應對。

盧紀帆強調,他絕對不會說「半導體業好可怕,不要去」,如果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半導體業依然是不二選擇,但在投入前要清楚自己將犧牲掉什麼,一旦做出選擇,就要為選擇負責,在裡面扮演好該扮演的角色。

盧紀帆透露,創業後的收入比當工程師少了4成,甚至比當工程師時更加忙碌,卻從未感到後悔,因為決定他能否走下去的不是身體上的疲憊,而是心靈上的富足。他指了指胸口,笑說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至少「心不累了」。

「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也沒有對不對或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你自己,還有你願不願意。」

這是盧紀帆最後給出的結論。

 

文/黃奕霖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595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