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AI對哪些職業衝擊劇烈?吳恩達:「這一群人」最受影響

AI對哪些職業衝擊劇烈?吳恩達:「這一群人」最受影響

可以預見,AI成為人人每天必備技能的這一天,在一、兩年內就會實現。

生成式AI愈趨普及,例如ChatGPT-4、Claude、Gemini這些問答機器人應用範圍更加廣泛,DALL-E 3與Midjourney生成圖片技術也逐漸成熟,還有用文字就能生成短片的Sora等,各種技術工具百花齊放。微軟委託IDC進行的「人工智慧商機」(The Business Opportunity of AI)研究顯示,2024年已經有75%的企業使用生成式AI,較2023年的55%大幅上升20個百分點。麥肯錫報告更指出,使用者有機會創造每年2.6~4.4兆美元的價值。

史丹佛大學教授吳恩達(Andrew Ng)最近在台北的一場演講中也提到,生成式AI讓程式開發變得更快、更簡單。現在已經有很多開發者利用它,創造出像手機APP一樣的AI代理程式(AI Agent),未來還會有更多針對使用者需求的AI應用軟體誕生。他強調:「快速試錯和快速迭代,是企業利用AI創新的關鍵。」

AI不只是生成內容,更在改寫工作流程

麥肯錫2024科技趨勢報告指出,生成式AI已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讓組織得以優化過去複雜度太高的端到端工作流程。

台灣新創公司洞視科技提供如下案例:過去X光放射師拍完片子,把數位化影像送給專科醫師進行審閱後,專科醫師把判斷意見打下來,再由助理把截圖和專業判斷寫成報告。但未來流程優化之後,放射師拍完照後,程式就會自動判讀影像中的正常或異常情況,生成文字敘述,自動打出合乎醫院規範格式的報告。醫師只需要做最後的檢查和調整來確保正確性,簡化原本需要好幾天才能跑完的流程。

除開上述智慧醫療案例,生成式AI也正在各種產業應用中遍地開花,例如:奇美醫學中心運用AI將病理報告完成時間從一小時縮短到15分鐘,護理記錄也減少至5分鐘;巴西Nubank使用AI虛擬助理,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信貸選項;生技公司Recursion則利用AI平台,加速藥物開發過程。

吳恩達表示,對照國外百花齊放的應用盛況,台灣需要更加善用生成式AI,提升效率並創造價值。「AI自動化對知識型工作的影響,比傳統機械自動化更顯著。」

他也轉述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AI對低薪工作的影響有限,但對中等薪資範圍的工作影響最大,高薪工作受到衝擊則相對較少。然而,這並不意味所有工作都會被取代,而是會創造更多機會。

生成式AI的普及意味著企業未必需要自行開發AI,而是需要內部具備整合和應用技術的人才,來根據各部門的需求客製化合用的AI工具。

例如,財務部門人員可以使用AI模組協助帳務處理和預算規劃;法務部門則可用AI代理程式加速合約審查。生成式AI模型如積木般靈活,企業甚至可以串接多個AI組合模組,為員工打造專屬的學習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每投資AI一美元,企業平均可獲3.7倍回報

Gartner的報告預測,2026年超過80%的公司會將生成式AI用在製造流程中,例如用來提升生產效率或優化流程。而現在,這類技術只被大約5%的公司使用。換句話說,這種技術會急速改變人們製造產品或創造服務的方式。

生成式AI的應用也帶來巨大經濟效益。IDC報告指出,每投入一美元,企業平均可獲得3.7倍的回報,頂尖企業甚至高達10.3倍。

不過,AI能力不足和人才短缺仍是主要挑戰。3成企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26%員工則不具備與AI協作的基本技能。

麥肯錫建議,企業應同時投資降低AI風險和擴展應用的能力,例如偏見判斷、錯誤資訊辨識與深偽(deepfake)防範。此外,生成式AI也能客製化訓練內容,幫助員工快速掌握技能,成為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企業與個人不能停滯於觀望或備戰狀態,行業競爭及工作變化的全新賽局,已然開打。

(資料來源:Microsoft、McKinsey Digital、Gartner)

 

文/林昭儀 | 人才永續頻道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talent/article.action?id=5103947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