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同一個辦公室裡,總有人的桌面特別整潔、有人的總是紊亂,或許你認為這是無傷大雅的個人習慣,但研究指出,外在的視覺秩序對你的工作效率及心理健康都很重要。
早上8點的鬧鐘剛響,阿明匆匆忙忙地趕到辦公室,一坐下就被自己桌上的景象震驚了。
文件堆得像座小山,辦公用品零散不堪,昨天喝完的咖啡杯還在桌角。阿明嘆了口氣,心裡安慰自己:「亂中有序嘛,說不定更有助於激發創意。」但就在阿明試圖尋找今天的會議資料時,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立刻就急躁了起來。
這場景似乎對不少上班族來說都不陌生,但辦公桌混亂與否,真的有差嗎?
你的辦公環境愈亂,愈容易情緒耗竭
有一種說法認為雜亂的工作環境可以激發創造力,因為它能打破常規,讓人跳脫框架思考。
然而,這種觀點在近年的研究中卻受到不少質疑。2019年發表於《心理學前沿》的一項研究挑戰了這個看法,研究人員招募了114位參與者,隨機分配到整齊或雜亂的辦公桌環境中進行創造力測試,結果顯示,兩組人在創造力分數上並沒有顯著差異。這意味著,環境的雜亂程度並不見得能促進創造力。
不僅如此,另一項2002年發表於《創造力研究期刊》的研究進一步指出,高環境干擾(如噪音、人流和視覺上的雜亂)與較低的創造力支持感存在負相關,也就是說,充滿干擾的辦公環境不僅無法促進創造力,反而可能降低我們對自己創造力的信心。
更令人擔憂的是,雜亂的工作環境還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2020年發表於《北美心理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辦公室的雜亂程度與員工的情緒耗竭和壓力程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說辦公環境愈是雜亂,員工愈容易感到疲憊和壓力,工作效率也因此會受到影響。
這可能是因為雜亂的環境讓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總是不自覺地被周遭的物品分散焦點,或者在要使用某個物品時,要花很多心力去尋找,導致情緒焦躁。
相反地,一個有序的工作環境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整潔」,還能給我們帶來更深層的好處。我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整潔的環境也能減輕心理上的負擔,讓我們感受到掌控感和穩定感。這些都是在面對繁忙的工作時,能夠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狀態的重要因素。
3個斷捨離原則,為內心帶來平靜
年末正是一個重新整理工作環境的好時機。透過以下3個斷捨離原則,幫助你打造一個更舒適、有效率的工作空間:
1.區分使用頻率:首先,將桌上的物品按照使用頻率進行分類。經常使用的物品應該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以節省時間;而不常用的物品則應妥善收納在抽屜或檔案櫃中,避免無謂地占據視覺空間。
2.善用垂直空間:桌面空間有限,但垂直空間卻有無限的潛力。你可以利用層架、文件架等工具,將物品以垂直方式收納,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桌面的擁擠感,還能讓所有物品一目了然,取用更方便。
3.定期清理桌面:養成每天離開辦公室前整理桌面的習慣,將不需要的物品丟棄,並且擦拭桌面,保持乾淨整潔。這不僅能讓你在隔天一早以更輕鬆愉快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工作,也能提高你的工作動力和專注力。
回到文章開頭的阿明,經過一番整理後,他的辦公桌煥然一新。文件整齊地歸類、辦公用品有條不紊地收納、連那個一直沒洗的咖啡杯也終於清理乾淨。
第二天早上,阿明坐下來時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靜和掌控感,不再手忙腳亂。現在的他更專注、更有效率,整個人的心情也變得更加輕鬆愉快,能迎接一天的挑戰。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不妨趁此機會重新審視你的辦公環境,試著讓外在的改變,為你的內心帶來一份平靜與掌控感吧!
文/蔡宇哲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