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Stock Market 股市・新聞

齊聲警告美國衰退!美國四大銀行財報到底說了什麼?

齊聲警告美國衰退!美國四大銀行財報到底說了什麼?

2023年01月14日10:47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齊聲警告美國衰退!美國四大銀行財報到底說了什麼?

  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為阻止存款流出,銀行今年可能不得不支付更高利息。同時高利率帶來的提振作用將開始減弱,貸款利潤開始放緩,消費者的購買力正被逐步侵蝕,前景並不樂觀。

  財報季序幕拉起,華爾街巨頭們再次警告今年或將出現溫和衰退,前景並不樂觀。

  1月13日摩根大通、美銀等華爾街巨頭公佈了四季報。摩根大通四季度收入和利潤均超預期增長,但公司預留了14億美元的淨壞賬撥備並稱今年可能被迫為存款支付更多費用警告淨利息收入可能不及預期,預計經濟將出現溫和衰退,分析師稱之為“對整個行業的警告”。

  美國銀行四季度盈利和收入也高於預期,但淨利息收入略低於預期,其CEO指出,經濟環境日益惡化,需增加貸款撥備;富國銀行四季度EPS盈利同比超預期腰斬,CEO稱,該行在密切關注利率上升對客戶的影響,認為2022 年是“經濟周期的轉折點”;花旗集團銀行利潤同比下降21%。

  媒體稱,銀行的財報再次提醒了市場,美聯儲針對通脹的加息正在滲透到各個角落,美國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存款流出

  摩根大通指出,因為存款開始流出,他們將面臨向儲戶支付更多存款利息的壓力。

  由於疫情期間美國財政刺激計劃,摩根大通等投行在2022年時坐擁創紀錄的存款水平。但摩根大通表示,第四季度的存款為2.4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也是該行自2016 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的CEO均指出,存款已開始流出,去尋找更高的回報。美國銀行的存款同比下降6%,富國銀行同比下降7%。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布Brian Moynihan在電話會議上表示:

邁入2023年,現金較為充足的投資型客戶開始尋找貨幣基金、國債和其他利率上升產品,以謀求更高收益。

  摩根大通表示,他們或將在今年提高存款利率,平均存款成本可能會從2022年的約1%上升到2023年的2%。該行估計每上升一個基點都會產生2.5億美元的額外利息成本。

  貸款利潤放緩

  摩根大通認為,高利率帶來的提振作用將開始減弱,他們或將無法繼續提高貸款利息。

  摩根大通預計從本季度開始貸款利潤的增速將放緩,2023 年的淨利息收入(不包括其交易部門)約為740 億美元,低於755 億美元的共識。

  媒體分析指出,銀行現在所處的環境仍然相對良好,但高利率已開始逐步對他們造成傷害。美聯儲在2022年的七次加息,產生的滯後性影響尚未完全出現。儘管通脹已經放緩,但高物價仍然讓許多美國家庭不堪重負,此前的儲蓄即將殆盡,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剛剛開始體現。

  房地產市場體現的最為明顯,財報顯示,摩根大通四季度的消費者抵押貸款暴跌84%,從一年前的420億美元驟降至約70億美元,創2004年以來的最低交易量。

  曾經作為美國最大的抵押貸款機構的富國銀行,其發放貸款規模一年前的480億美元驟降至約150億美元。根據行業研究組織Inside Mortgage Finance 的數據顯示,這是該行自2006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該銀行表示將縮減其抵押貸款業務。

  富國銀行CEO Charlie Scharf認為,美聯儲緊縮政策的影響將慢慢開始體現在消費支出上,2022年成為了“經濟周期的轉折點”。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表示表示:

由於消費者和企業資金充足,美國經濟目前仍保持強勁。

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最終影響,包括俄烏衝突、能源和食品供應的脆弱狀態、持續的通脹正在侵蝕購買力並推高利率,導致前所未有的量化緊縮。

  市場和經濟的不確定性也讓企業對達成大宗交易持謹慎態度,各大行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暴跌,美國銀行下跌超50%,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下跌近60%。 

  增加壞賬撥備為衰退準備

  媒體稱,市場現在更關心的是這些銀行為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增加的壞賬準備金。

  財報顯示,摩根大通在第四季度的壞賬撥備增加了近一倍,至14億美元,這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大規模的儲備金增加。

  不僅僅是摩根大通,這四大銀行都不約而同的增加了準備金撥備,準備金總額為6.2萬億美元,這是除疫情期間,自2013年初以來最大的準備金撥備季度。

  媒體分析稱,收入和利潤的好於預期並沒有給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投資者們反而更加關注銀行預留了多少錢來為壞賬作準備。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