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Interest Rate 利率・新聞

央行也會犯錯

2023年02月05日 19:03 第一財經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貨幣王者:中央銀行如何製造與救贖金融危機》一書,為我們提供一個全面認識中央銀行的窗口和鏡鑑。

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經濟事務都離不開貨幣以及貨幣權力的執行者——中央銀行。當中央銀行的觸角已經伸到各個角落的時候,有必要重新認識和發掘中央銀行的發展歷史、角色變化以及背後的運作邏輯。《貨幣王者:中央銀行如何製造與救贖金融危機》一書,為我們提供一個全面認識中央銀行的窗口和鏡鑑。

作為貸款人的中央銀行

通常意義上,中央銀行被視為“最後貸款人”,這一特定角色意味著貨幣的權力和執行貨幣政策的特殊職能,是其他金融部門所無法比擬的。當然,對中央銀行職能的解釋並非具有完全的共識,不同的經濟學派對中央銀行職能的解釋有很大差異。芝加哥學派領軍人物、貨幣學派代表人物米爾頓·弗裡德曼在研究了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危機後認為,糟糕的貨幣政策是造成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他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弗裡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也認為,20世紀20年代正是美國聯準會擴張性的信用政策導致了大蕭條的發生。

關於是否中央銀行錯誤的貨幣政策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發生,有很大的爭議,不可否認的是,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和功能,在400年裡得到了持續的強化。如今,世界各國都不得不依賴於中央銀行及其貨幣政策,無論是在應對金融危機、通膨危機、債務危機還是在促進就業、實現經濟繁榮增長等方面,中央銀行處於無法替代的地位,而且影響力越來越大。應該看到,中央銀行制度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維護金融穩定性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而這意味著建設和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必要性,同時應規範中央銀行的職能,特別是貨幣政策的實施。

本書的討論主線帶有很明顯的時間週期線,通過歷史的關鍵線索尋找中央銀行一步步成長壯大的歷程。一方面,中央銀行的誕生與現代工業經濟、現代金融的發展密不可分,並與金融危機始終相伴,從歷史的客觀維度來看,中央銀行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現代經濟的增長與繁榮。18~19世紀初的英國以及西歐經濟伴隨著各類金融創新的興起,同時也是各種危機叢生的年代。1825年的英國危機,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英格蘭銀行在危機中的責任。英格蘭銀行在現代金融體系中從一傢俬人機構發展成為中央銀行,也是早期工業經濟時代國家經濟治理走向規範化的過程。早期的摩根銀行在美國聯準會未建立之前也充當了中央銀行的某種職能,直到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法案》的出現。

現代金融體系持續演變,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各類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必然要求具有前瞻性和統籌金融監管的中央銀行制度。當然,中央銀行也存在道德風險,比如通過貨幣政策對處於危機時的金融機構進行救助。如何監管中央銀行就成為了新的議題。

重新認識中央銀行的“常識”

在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全球新冠危機後,許多人在反思中央銀行的職能定位,尤其是對貨幣政策提出了大量的批判性觀點。

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是研究中央銀行和金融危機的典型案例,激發了各個理論學派的研究興趣,揭示了中央銀行的內在矛盾和變革的必然性。反過來,各個理論學派的批判性研究助推了中央銀行制度的建設,給“最後貸款人”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次的經濟金融危機表明,中央銀行不僅不可或缺,而且需要加快變革,中央銀行的政策有效性和政策實踐的負面效應也在遭遇各類複雜環境的挑戰。權力越大,責任越多。

本書對中央銀行提出了許多新的頗具趣味的觀點,同時也就一些可能被認為是常識的歷史事件如羅斯福新政、大蕭條等進行了討論。由於歷史的發展浩浩蕩蕩,因而許多常識被簡化,甚至存在被扭曲的現象。書中特別提到了中央銀行家,這一角色常常與金融危機相伴而生。例如大眾所熟知的保羅·沃爾克(1979~1987年在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中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四次任職美國聯準會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角——本·伯南克等,這些中央銀行家與金融危機結緣,又被認為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人物。頗具爭議的是,那些當時奏效的政策卻在後來均遭遇到了困境,因而不得不改變貨幣政策。某種程度上,中央銀行家同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中央銀行制度需要改革

本書花了大量篇幅討論迄今為止的21世紀全球金融危機,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歐債危機以及疫情時代的危機等,都對中央銀行提出了新的挑戰。雖然美國聯準會和歐洲中央銀行通過實施貨幣政策暫時渡過了危機,但世界經濟的現實發展要遠遠超出政策本身,過去正確的政策措施可能在下一次危機發生時失靈。

當前,一些學者對現任美國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的“通膨暫時論”和“平均通膨目標制”就提出了質疑,市場和美國聯準會關於通膨的走勢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分歧。事實上,美國聯準會某種程度上是反應滯後的,未能及時修正資料帶來的錯誤預判,不得不採取了多次激進加息政策。白川方明認為,歐美國家錯誤地汲取了日本泡沫經濟時的經驗教訓。因此,中央銀行並非具有天然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多次金融危機事件表明,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需要創新,中央銀行制度更需要改革。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中央銀行已被賦予了過多的職能和作用,試問單純依靠貨幣政策等工具能否扭轉經濟衰退、實現就業、解決通膨?即使從歷史的角度觀察,中央銀行並未如想像那般強大,諸如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能源危機帶來的高通脹以及歷次發生的金融危機等,不能僅依靠中央銀行解決問題。縱使伯南克具有強有力的政策工具應對金融危機困境,挽救大型金融機構,但實施政策仍需要與各方的協調甚至是妥協,包括其他監管部門、財政部、國會等。伯南克在解釋為何美國聯準會沒能快速解決通膨問題時提出,應該更明確地承認兩點,一是預測充分就業很難,二是確認充分就業的目標已達到也很難。白川方明也認為,所有國家都或多或少地面臨貨幣政策空間不足的問題。沒有一種貨幣政策或工具是“一勞永逸”的。應該清醒地意識到,中央銀行有其自身的侷限性,即便是精英雲集的美國聯準會,也會在政策制定上犯錯。

《貨幣王者:中央銀行如何製造與救贖金融危機》

徐瑾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版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