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Current Events 時事・新聞

克魯格曼:銀行業危機並未結束

克魯格曼:銀行業危機並未結束

2009年05月08日 15:31  新浪財經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導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5月8日A31版發表專欄文章稱,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可以令銀行家放心,但銀行業目前的狀況仍遠不及危機爆發之前,銀行業危機也許並未結束,金融系統可能仍不能恢復正常。

以下為文章概要:

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將是:一些大銀行需要籌募更多資金,但總體狀況還好。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甚至在壓力測試結果公佈之前就表示,結果將“令人放心”。

但是否真的應該放心取決於你是不是銀行家。

我將聚焦於討論歐巴馬總統和政府解決金融危機、讓銀行業自我恢復的措施,而不是壓力測試的質量。

讓銀行業自我恢復的戰略可能會奏效。畢竟,現在各銀行都在以較高利率實行放貸,而幾乎沒有對政府擔保的存款支付利息。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銀行業可以再次發展繁榮。

但重要的是知道這種戰略到底是什麼,並瞭解相關風險。

請記住,是市場、不是政府真正宣判了銀行的資金不足。銀行債券利率以及銀行信用違約互換的價格等市場指標近幾週有些下滑,顯示銀行業仍缺乏信任,因此銀行業目前的狀況仍遠不及危機爆發之前。

結果很可能是,金融系統仍不能恢復正常,直到大型銀行財務狀況比現在要強勁的多。然而,歐巴馬政府已決定不採取任何重大措施來提高銀行資本金。

那麼在銀行業疲弱的情況下,經濟能否復甦?這是可能的。銀行業不會很快擴大信貸規模,不過政府支援的放貸機構已經填補了這一缺口。美國聯準會過去一年將信貸規模擴大1.2兆美元,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已經成為抵押融資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可以讓經濟來修復銀行業問題。

但是,現在還不很清楚的是,美國聯準會、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否能完全替代健康的銀行體系。如果不能,那麼目前這種戰略就可能使美國出現日本式的長期高失業和經濟增長疲弱狀況。

實際上,不管怎樣,美國都可能面臨長達數年的經濟疲弱。經濟可能不再下降,但很難確定何時將出現復甦。而且如果經濟長期低迷,銀行業可能面臨比壓力測試更為麻煩的問題。

最後,考慮到銀行業未來可能面臨更大虧損,不願擁有銀行也不願讓銀行倒閉的做法能夠讓政府處於不敗之地。如果政府措施起作用,銀行將取得成功。如果當前策略失敗,納稅人就需要再次對銀行提供援助。

但我最為擔心的是,上述政策的效果不符合以上任何預期。

紐約華爾街知名律師、曾被提名為美國副財長的羅金-柯恩(H. Rodgin Cohen)本週早些時候表示,華爾街的未來與最近狀況相差不大,“我並不認為金融系統存在固有錯誤”。那麼引發大蕭條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是個小事情嗎?

這種說法非常可怕。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如果美國聯準會和歐巴馬總統繼續強調他們將加強金融監管、華爾街繼續採取溫和措施,那麼華爾街就會很快恢復正常。

因此,正如我所說的,銀行家可能會對壓力測試結果感到“放心”,但我們其他人應該非常、非常擔心。(寧弦)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