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News 

Interest Rate 利率・新聞

美國聯準會發佈今年首份金融穩定報告,信貸緊縮、債務違約等風險令美經濟前景蒙陰

美國聯準會發佈今年首份金融穩定報告,信貸緊縮、債務違約等風險令美經濟前景蒙陰

2023年05月09日 23:22 21世紀經濟報導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施詩 上海報導

美國聯準會發佈金融穩定報告

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聯準會發佈今年首份《金融穩定報告》。報告顯示,銀行系統壓力、房地產壓力和持續通貨膨脹是當前金融穩定的主要擔憂,儘管整個系統總體上仍然保持穩定。如何解讀這一報告?美國經濟前景面臨哪些挑戰?我們來聽聽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的解讀。

美國聯準會對其金融穩定仍具信心

《全球財經連線》: 這份報告中有哪點重點值得關注?哪些領域存在更多的潛在風險?

馬偉:美國聯準會的這份報告首先透露出的基調是,對於其金融穩定整體來說還是有較大信心。當然,美國聯準會也強調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潛在風險。一是儘管銀行的倒閉並沒有大規模出現,但還是使得市場上對於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進一步增加,進而使更多銀行有了惜貸,即不願意放貸款的行為。這可能會進一步促使(衰退)預言自我實現,最終有可能會拖累投資和消費,導致經濟的衰退。

第二,報告中(美國聯準會)也承認了之前對於矽谷銀行這類中小銀行的監管其實存在缺陷。事後來看,矽谷銀行並不能通過所謂的流動性壓力測試,但美國聯準會在事前並沒有關注到這一點。這也是其在監管上存在的重大缺失。

第三,我覺得需要關注的是報告中特別提到,銀行現在對於商業地產的風險敞口較大。而從上半年來看,商業地產雖然整體仍處於高位,但下跌的風險以及下跌的趨勢都是存在的。這可能會進一步衝擊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我覺得這三個問題是值得關注的。

金融風險相對可控 經濟前景難言樂觀

《全球財經連線》:綜合來看,美國的整體金融穩定性及經濟前景幾何?對美國聯準會而言,信貸收緊是否已起到了跟加息控通膨一樣的作用?

馬偉:我們看到在剛剛過去的議息會議上,實際上美國聯準會已經透露出本輪加息有可能已經結束的跡象。當然,距離大家期望的降息可能還比較遠。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對於金融業、銀行業的衝擊其實也是在逐步減弱的。相應的,這就會使得對於銀行業、金融業的風險目前仍然處於一個可控的水平。但這麼高的利率、包括銀行收緊信貸,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相對來說並不是那麼樂觀。

這裡面當然有一些矛盾的跡象存在。比如說我們看到四月份就業市場的資料還是非常緊張,但是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其實就業市場在危機來臨、在衰退來臨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一種跳躍性的變化。也就是說,眼下這一非常強勁的勞動力市場,並不能完全保證美國經濟就不會陷入衰退。所以整體來看,信貸的收縮對於美國的經濟的影響,我覺得尚處在逐步體現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延長,我覺得對於經濟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我認為這也可能會是美國聯準會選擇很大機率不再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市場估算,信貸收縮對於經濟的影響基本至少相當於25個基點的加息。這樣的影響就像加息一樣,對於整個經濟而言是存在滯後效應的。我覺得隨後到二季度,這樣的效應慢慢會體現出來。

銀行系統壓力持續

美國聯準會上一次發佈《金融穩定報告》是在2022年11月。在短短幾個月後,美國多家銀行相繼爆雷,中小型銀行面臨嚴峻挑戰。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資料顯示,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以及第一共和銀行倒閉時的總資產規模達到5485億美元,超過了2008年25家銀行倒閉時的總資產規模。這場銀行風波是否會持續蔓延?後續會演變為更大的金融風險嗎?我們來連線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

美國聯準會僅能將風波限制在有限範圍

《全球財經連線》:金融穩定報告指出,銀行業仍具有彈性,有大量吸收損失的能力。您怎麼看?美國聯準會等相關機構採取的干預措施是否有效的緩解了壓力?

王昕傑:在三月份矽谷銀行暴雷之後,不管美國聯準會或者是其他監管方改採取的行動,確實有效地遏制了整個風波的蔓延。包括流動性的注入、銀行的接管等,讓整個風險控制在中小型銀行當中。雖然目前的中小型銀行仍然有存款流失的風險。

如果從銀行業的整體來看,美國國內銀行業的流動性仍然是充裕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存款流失相關的中小型銀行仍然承受著流動性的壓力,自身的原因之一在於這些銀行資產端跟負債端之間的不匹配。而這樣的不匹配隨著未來整個宏觀形勢的變化,可能會轉向緊縮流動性的情況,或對未來的信貸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除了銀行以外,事實上我們也看到其他的非銀行金融當中存在結構性的脆弱。特別是短期融資的部分,不管是貨幣型的基金或者是類現金的投資工具,仍然有可能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受到擠兌的打壓。所以從金融穩定報告指出銀行業具有彈性、有吸收損失的能力來看,確實是如此。但是整體的“風暴”,我們看到已經有三家中小型銀行暴跌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這一風波還不會很快結束,而美國聯準會能做的也只是把風波限制在有限範圍以內。

全球流動性收緊風險持續加大

《全球財經連線》:有經濟學家警告稱,全球市場已滿足“明斯基時刻”所有要素,流動性緊縮已開始顯現。金融市場是否或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及動盪?

王昕傑:從更大的範圍來看,全球市場以及金融市場未來流動性出現收緊的情況,或者說風險確實在持續加大。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過去一年多時間裡,為了對抗通膨壓力,除了美國以外,還有歐洲以及其他發達市場央行也同步採取了加息的措施。但目前來看,即便是連續的加息,歐美的通膨仍然處在相對高位。這意味著近期我們大機率不會看到(全球)整個加息週期的結束。除了美國可能會暫停加息的一段時間。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認為高利率的環境會維持一段時間,而這個部分對於所有負債方的償債能力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由於利息的成本出現了提高。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在高利率環境當中,如果無法很快看到利率環境放鬆,流動性持續穩定,確實對於整體的市場,無論是從個人、企業還是到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體而言,可能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在未來一段時間,這樣的流動性風險可能會導致整個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大。同樣的,我們會面臨相關的環境,特別流動性收緊的環境,導致宏觀經濟出現下行的情況。因此,我們認為在未來12個月,美國的衰退風險其實大幅提升到了八成以上,歐洲的衰退風險也持續增加。

美國債務違約風險逼近

在銀行業危機已讓美國經濟風雨飄搖之際,債務上限之爭可能進一步將美國經濟推入衰退“深淵”。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當地時間7日表示,若未能提高債務上限將導致美國“經濟急劇下滑”。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將於美國時間本週二與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麥卡錫會面,以試圖打破當前的僵局。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將如何演繹?我們來連線太和智庫研究員張超。

暫無跡象顯示債務上限危機可解決

《全球財經連線》:您認為美國這次能否盡快脫困?

張超:美國曆次國債上限危機的核心其實是政治危機,而非經濟危機。能不能盡快脫困,完全在於兩黨誰先放棄自己追求的核心利益。目前還看不到有證據或跡象(表明)任何一方想要放棄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在6月份或者7月份之前,我覺得是看不到美國國債能很快突破上限的跡象。

美“花錢無度”導致債務上限危機不斷重演

《全球財經連線》:美國為何無法徹底擺脫“債務上限”?

張超:這個要從兩點來看。首先,美元的發行機制導致了必須要有一定的國債作為支撐,從而國債就成為了向全球投放美元的必要工具,這是它的屬性造成的。

第二點,美國花錢無度。美國國債上限現在已經達到31兆(美元),如果(能)有效地控制赤字和縮減不必要的開支,其實是夠用的。但是由於花錢無度,每年赤字,尤其是軍費在大規模增長,這都是非常龐大的(支出)。因此在花錢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它的上限永遠是缺乏的。這次調高了上限,(但)假如調高的份額僅僅是1.5兆至2兆這樣的程度,那麼在三年左右,它的上限又會面臨不夠、(再次成為)一場政治博弈或是政治鬧劇。

美國商業機構面臨較大風險

《全球財經連線》:債務上限危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衝擊?

張超:這其實是大家依賴美元作為國際交易和儲備貨幣時所必須面臨的一個難題。這個難題,通過美國自身是無解的,解決的辦法只能是擺脫美元。如今美國這樣龐大的貨幣供給量和國債發行量導致持有的機構非常多,現在我們知道各個國家都在拋售美國國債,或者叫減少美國國債的頭寸。當前新增的持有量大量是在美國國內,即美國的商業銀行、養老保險、以及一些其他的基金,這些機構面臨著最大的新增風險。

但是對於中國、日本、英國等國家來說,因為主權基金掌握著大量的美國國債,如果美國國債違約,將面臨著非常大的衝擊。而這些衝擊必然會影響到金融市場,這是無法避免的,只能說儘量減小損失。我們可以看到,從2021年起,全球出現了逐步削減(對)美國新增國債的購買量(的趨勢),到2022年(達到了)一個高潮。以中國和日本為首的亞洲國家主動降低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額,這也是在降低風險。

但短期內(該危機)對於實際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我並不認為美國國債的違約會是一個長時間、常態化的事情。它帶來的衝擊是短暫的,短暫的衝擊對於主權類(基金)來說還好;但對於商業機構就不好說了,(美國國債)一旦違約,商業機構面臨的問題就是賬面損失可能轉為實際損失。現在美國的系統重要性銀行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的賬面損失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一旦美國國債違約,對這些商業機構所帶來的衝擊將是直接的、並將直接反映在其股票價格上,從而影響金融資產價格。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