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卜淑情
工資追不上物價的窘境目前並未得到真正改變。
日本“三十年如一日”的工資終於漲了。
智庫東京商科研究公司(Tokyo Shoko Research)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所有大型日企都提高了工資,大型工會成員的工資上漲了4% ,創下30年來的最高漲幅紀錄。
日企與工會的工資談判初步結果上月出爐,日本大企業在今年春季為員工加薪3.91%,創下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
工資上漲對於飽受通膨困擾的日本普通家庭而言,是個好消息,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打敗了通膨。
4月份,日本名義人均現金工資僅同比增長1%,而扣除了通膨因素後的實際工資收入同比下降3.0%,為連續13個月同比負增長。
另外,該智庫研究顯示,四分之一的中小型企業沒有加薪,這些僱主擁有全日本三分之二的員工。
這意味著,工資追不上物價的窘境目前並未得到真正改變。
30年不漲工資的背後
過去30年來,日本工資穩如磐石,在歐美國家工資持續上漲的同時,堅定在近乎水平的位置向右滑動。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的資料, 2021年日本的平均年薪為39711美元,近比1991年的37866美元高了1845美元。
30年的工資累計漲幅不到5%,相比之下,法國、德國等其他G7國家的工資漲幅為34%。
而從整體來看,日本工資水平也遠低於歐美國家。
日本平均工資近為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約51000美元)的四分之三。
根據美國金融軟體公司Intuit的資料,紐約一名咖啡師的年薪約為 22500 美元,作為對比,日本經濟研究所的資料顯示,東京一名咖啡師的年薪為 219 萬日元(約合15700 美元)。兩者相差6800美元。
目前,日本工資水平處於發達國家中的“吊車尾”位置,甚至還不如隔壁的“老冤家”韓國。
造成日本工資“三十年如一日”的因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經濟的長期不景氣。
19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
1991年至2021年間,日本GDP增長率平均下跌至0.7%,物價30年來也基本沒有漲過。
在經濟前景悲觀的情況下,企業為了防止再次遭遇經濟危機衝擊,將大量的利潤轉換為存款,而非提高員工待遇。
這種“蓄水式”的經營模式,使他們先後平穩度過了隨後的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的衝擊。
期間,日本企業還基本上避免了大規模裁員。
然而,不加工資就意味著員工手頭緊張,進一步導致消費降級、生產疲軟、經濟增長無力,這樣一來,企業更沒有安全感,更加不願意漲薪。一個糟糕的惡性循環形成。
日本政府曾多次嘗試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
過去十餘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通過刺激政策幫助企業提高了利潤,但並未能有效推動企業漲薪。
而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則希望通過“新資本主義”政策改變這一點。
岸田文雄已多次向企業施壓,呼籲他們漲薪,幫助日本家庭應對通膨上行。
他希望今年將最低工資標準從961日元(約合48.5元人民幣)提高到1000日元,漲幅為4.2%。此外,他還主張對漲薪的公司給予稅收減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法律規定政府不能干涉企業經營,因此岸田文雄能夠說服企業加薪,可見他本人的政治手腕。
兼職、靈活就業人員比例飆升也是日本薪資增長緩慢的其中一個原因。
一般來說,在像日本這樣老齡化嚴重和人口萎縮的國家,勞動力需求緊缺本應該會推動工資上漲。
但是,日本企業會選擇僱用女性、學生、退休人員或外國人兼職,來避免用工成本增加。
據OECD日本事務部高級經濟學家Müge Adalet McGowan稱,到2021年,日本總勞動力中近40%從事兼職或靈活就業,大大高於1990年的約20%。
McGowan說:
隨著這些非正規工人的比例上升,平均工資當然也保持在較低水平,因為他們賺得更少。
除此以外,日本獨特的工作文化也間接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傳統“終身僱傭”制度下,公司在漲薪方面非常謹慎,以便在困難時期仍能夠保持較低的用工成本。
McGowan表示,日本基於資歷而非績效的薪酬體系,降低了人們跳槽的積極性。
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對於很多打工人來說,一份穩定的工作要比更高的薪水或者升職更具性價比。
雖然“終生僱傭”近來出現動搖的跡象,但在日本依然根深蒂固,日本工人跳槽頻率遠不及西方國家。
“日本勞動力市場的最大問題是,頑固地堅持按資歷支付工資,”日本著名戰略家和投資者Jesper Koll此前告訴CNN,“如果引入真正的基於績效的薪酬,將會出現更多的工作流動和晉陞。”
通膨高企,工會取得“春斗”勝利,漲薪潮來襲!
去年以來,在全球主要央行開啟激進加息風暴的時候,日本央行選擇做一個“孤勇者”,堅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
日本政府的持續刺激,加上兩年來能源價格高企,日本物價終於由“通縮”變為“通膨”。
日本4月核心CPI(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升至4.1%,創下198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5月份東京核心CPI同比增長3.2%,仍遠高於央行2%左右的目標。
通膨高企也意味著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壓力山大。6月初,從泡麵,到瓶裝醬油,日本國內數千種必需消費品集體漲價。
這使得日本工會在今年的春季勞資談判中擺脫了“通縮”思維,開啟了一場激烈的漲薪“鬥爭”,並在政府的聲援下取得了不錯的初步結果。
根據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5月份公佈的“春斗”——日本大型企業與工會的工資談判——第一輪結果,日本大企業在今年春季為員工加薪3.91%,創下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
而本輪漲薪潮,則由優衣庫(26.16, 0.19, 0.73%)母公司迅銷集團打頭陣。
1月初,迅銷宣佈3月給優衣庫日本國內8400名正式員工漲薪,最高漲幅高達40%!
經過本輪調整,普通員工起薪為30萬日元(約合1.54萬元人民幣),門店經理起薪39萬日元(約合2萬元人民幣)。
隨後,漲薪的多米諾骨牌在製造、餐飲、金融等領域蔓延。截至目前,大多數日本商業巨頭已經宣佈大幅漲薪。
另外,企業日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也推高了畢業生的工資。
三井住友(8.26, -0.11, -1.31%)銀行16年來首次上調了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漲幅超過24.4%,瑞穗和三菱UFJ銀行分別將2024年起薪分別提高55000日元和50000日元。
根據媒體近期調查,2023年4月入職的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同比增長了2.2%,為2010年以來最高漲幅。
目前還不清楚,由能源成本推高的通膨能持續多久,又是否會刺激日本多年來一直努力實現的那種正增長週期。
日本央行在最新的利率決議中預計,到2023財年中期,CPI(剔除新鮮食品)的同比漲幅可能會放緩,進口對CPI的傳導效應減弱。此後,在工資加速增長等因素的支撐下,通膨預計再次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