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10:59 市場資訊
沒有加息,但日本央行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華爾街見聞
德銀認爲,日本央行傳遞政策轉向信號:未來將更加强調實際通脹而非僅關注潜在通脹。這表明未來日元的匯率波動成爲預判加息時點的關鍵指標。如果美元兌日元接近160,12月加息概率將顯著上升。同時維持此前預測,2026年1月、7月和2027年1月各加息25個基點。
德銀認爲,未來日元的匯率波動成爲預判加息時點的關鍵指標。
追風交易台消息,10月30日,德銀發表研報指出,日本央行10月維持利率不變,但傳遞出一個關鍵的政策轉向信號——未來將更加强調實際通脹而非僅關注潜在通脹。
研報分析該信號意味著,如果日元持續貶值推高實際通脹,央行可能加快加息步伐。反之,如果實際通脹低于2%目標,加息進程可能推遲至2026年4月之後。
德銀强調,如果美元兌日元接近160,12月加息概率將顯著上升。同時維持此前預測,2026年1月、7月和2027年1月各加息25個基點,政策利率最終達到1.25%。
日本央行按兵不動
日本央行在10月30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如期維持當前政策利率不變。
研報指出,審議委員田村直樹和高田創再次提出加息建議,與9月會議時的情况一致,顯示出央行內部持續存在鷹派聲音,但這幷未改變最終的政策决定。
此外,新上任的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紀內登志高出席了本次會議。他的出席是否對會議討論産生影響,目前尚不明確,需要關注後續公布的《意見摘要》和會議紀要以獲取更多細節。
在同時發布的《經濟與物價形勢展望報告》中,央行進行了微調。
報告將2025財年的增長率預測中值上調了0.1個百分點,幷將2026財年的核心CPI通脹預測中值上調了0.1個百分點。
然而,由于0.1個百分點的變動幅度過小,報告正文仍表述爲“與7月展望基本不變”。這對于此前預期增長和通脹預測會上調0.2個百分點的市場觀點而言,構成了一次“略偏鴿派的意外”。
在風險平衡方面,報告認爲經濟增長面臨更高的下行風險,而通脹風險則上下均衡,與7月判斷無重大變化。但認爲通脹存在上行風險的委員人數維持在3人,而認爲存在下行風險的委員則從7月的3人减少至2人。
德銀分析認爲,如果到明年1月的下一次展望報告發布時,再有一名委員轉向認爲上行風險顯著,或减少一名認爲下行風險顯著的委員,那麽通脹的風險平衡就可能被判斷爲“偏向上行”,這可能成爲央行啓動加息的藉口。
真正的變化,政策重心轉向“實際通脹”
德銀指出本次日本央行會議最大的變化,在于《展望報告》中透露出的政策評估重心的轉移。報告總結部分明確指出:
……預計潜在的CPI通脹率和CPI(除生鮮食品)的同比漲幅將逐漸上升,在預測期的後半段,將處于與物價穩定目標基本一致的水平。
這與7月報告的表述有顯著不同,7月的展望報告表述爲:
此後,隨著經濟增長率上升,預計勞動力短缺感將加劇,中長期通脹預期將上升,預計潜在CPI通脹將逐步上升。在預測期後半段,潜在CPI通脹可能達到與物價穩定目標基本一致的水平。
德意志銀行將此解讀爲日本央行在判斷物價穩定目標時,除潜在通脹外,更加重視實際通脹的明確信號。這一變化已在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10月3日的講話中有所預示。
7月貨幣政策會議的《意見摘要》指出:
當潜在通脹大幅低于2%時,其在政策决策中的重要性大于實際通脹。然而,隨著潜在通脹接近2%,實際通脹的重要性逐漸增加。
研報分析,既然日本央行預測“CPI(除生鮮食品)的同比漲幅可能會在2026財年上半年减速至2%以下”,那麽在2026年4月之後,央行大概率不會急于加息。
日本央行一月加息概率大于十二月
日本行長植田和男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總體基調偏向鴿派,未釋放任何暗示將在12月加息的信號。
他重申,儘管實現經濟展望的確定性正在增加,但他希望看到更多數據,特別是明年“春鬥”(春季勞資談判)的“談判勢頭”。這暗示12月會議加息難度較大。
德銀認爲,相比12月,2026年1月的會議更有可能成爲加息的時點。理由包括:
政策協同性:政府剛敲定經濟對策,央行緊隨其後加息會顯得政策不一致。
信息完備性:到1月份,關于“春鬥(春季勞資談判)”的談判信息將更加明朗,同時央行各地區分行經理會議的報告也能提供重要參考。届時還將發布新的《展望報告》。
時機窗口:1月會議可能處于國會休會期間,爲央行與政府進行充分溝通提供了更好的窗口。
因此,德銀維持其核心預測:日本央行將在2026年1月、2026年7月和2027年1月分別加息25個基點,最終政策利率將達到1.25%。
不過,研報强調匯率是最大的變數。如果日元持續貶值,導致美元兌日元匯率逼近160的心理關口,那麽爲了遏制輸入性通脹,12月加息的可能性將顯著增加。
此外,如果政府出手干預匯市買入日元,從政策一致性角度出發,也將使央行更容易采取加息行動。
責任編輯:于健 SF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