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陶冬一週大事 研究報告

本週 0220 – 0226 重要事件與數據 – 陶冬:市場重估利率周期,信心更需政策支持

本週 0220 – 0226 重要事件與數據 – 陶冬:市場重估利率周期,信心更需政策支持

時間:2023年02月20日

資料來源:經濟通etnet

  數據風暴,擊穿了華爾街交易員的信心,掀起了一場重新評估聯儲利率周期的浪潮。上周美國的通脹數據和零售數據都比市場預計的更強勁,加上之前超高的非農就業人數,資金被迫調整自己對聯邦利率終極水準的評估,今年內減息的呼聲明顯減弱。幾個星期前甚囂塵上的非通脹(disinflation)交易的熱度也大不如前,美債大幅調整,對聯儲政策特別敏感的兩年期國債利率升至去年11月初以來的最高水準。美股也同步走低,歐洲股市表現相對靚麗。美國公司債收益率低過聯邦基金利率,這是三十年來第一次。聯儲加息周期可能延長,美元指數上揚。美元走高、庫存增加,石油價格連日下挫。岸田政府提名植田和男接任央行行長,日圓重回貶值軌跡。

美國1月份CPI同比上漲了6.4%,核心通脹上漲了5.6%,通脹數字好過上個月,但是下降速度低過分析員的預測。分解開通脹數據看,能源通脹明顯回落了,產品通脹已經完全消失了,食品通脹在升溫,推高通脹最大因素是服務業通脹。

目前一半的通脹源頭已經消失,所以美國通脹繼續回落會發生。食品通脹還在上漲,不過貨幣政策對它未必有抑制作用。必須看清楚的是,現在通脹主要來自服務業通脹,源頭一個是工資上漲,一個是租金上漲。就業市場過熱不解決,美國的服務業通脹下不來。租金一旦簽約要兩三年之後才改簽,所以對CPI時間滯後。

不僅是通脹數據,1月份的零售數據、PPI和就業數據也有類似的表現,說明經濟過熱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通脹壓力仍然很高。聯儲治理通脹的工作進入了深水區,通過加息來實施需求遏制,需要時間,甚至短期內效果不佳。這就應了聯儲所說的,治理過程還遠未結束,接下來的利率政策將取決於數據走向。

上周的經濟數據,令市場感受到對通脹和利率錯誤定價的風險,資金逃離風險資產,去槓桿、去風險權重。面對一系列不合預期的數據,市場迅速修訂了對終極利率水準和減息時機的判斷,利率期貨的定價,大幅向聯儲所表達的立場靠攏。今年以來火爆的主流交易是「非通脹」,也就是通脹逐步受控,經濟不至於進入衰退,軟著陸的可能性很高。這個交易被愈來愈多的交易員放棄,起碼是暫時放棄。

目前的形勢很清楚,儘管通貨膨脹在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符合樂觀的預想。如果聯儲加息更多、在高利率水準停留更久,無可避免地會對美國經濟帶來更大的傷害。期貨市場價格顯示,市場認為聯儲5月份還會加息25點,目前市場的終極利率預期是5.25%,之前則不到5%。現在市場預期下半年減息一次的可能性不到50%,之前預期減息兩次。聯儲12月點陣圖的預測是5-5.25%,可以說在這場角力中,聯儲贏了。

3月加息25點後,筆者相信5月再加息25點的可能接近九成,但仍然不是必然的,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的通脹和就業數據。中性利率水準已經達到,聯儲沒有了既定目標,現在是根據最新數據作微調,而數據起伏會牽扯市場的心。筆者認為接下來的通脹回落會很慢,而經濟的韌性在下半年未必像想像的那麼強。在疫情支票花費完之後和房地產價格下跌之後,消費熱退潮是可以預見的。

話題轉到中國經濟,中國的貨幣信用環境在2023年初得到了繼續的改善。在1月份,社會總融資同比較上期減少了大約2000億元,主要是受到政府債發行放慢、表外融資減慢的拖累,但是這兩項的放緩應該都是暫時性的。未來幾個月,在央行貨幣政策工具、政策銀行貸款以及政策支持下的房地產信用估計都會發力,社融也應該出現加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企事業中長期信貸同比多增約1.4億元,反映基建及設備更新相關融資需求大幅上升。企業端長期信貸改善,是最近數據的亮點,也預示著以政府公共開支為主導的投資浪潮蓄勢待發。

居民端的貸款和存款數位則有問題。新增居民貸款增加2500億元,同比少增長了接近6000億元,這個受到疫情和農曆新年較早的衝擊。最令人矚目的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2200億元,同比少增加了接近6000億元,連續九個月減速。

近來愈發嚴重的居民超額儲蓄,沒有見到任何的放緩跡象。中國經濟大約沉澱下八萬億元左右的超額儲蓄。所謂超額儲蓄,就是高出過去正常水準的儲蓄部分。根據筆者匡算,八萬億中大概有四萬億來自消費的下降,三萬億來自房地產市場交投淡靜,一萬億來自理財產品的贖回。

中國出現了兩個不常見的現象,第一個是排隊提前還房貸,第二個是瘋搶大額存單。這兩個的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信心不足;這兩個的未來,可能是同一個結果:資產負債表萎縮。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的繁榮是建立在高漲的消費信心基礎上的,有了信心才敢借貸,才敢消費,然後帶起企業信心和投資。

過去一年中,疫情的蔓延、經濟的低迷、房地產的疲弱和就業的不足,拖累了消費者的信心。不過目前的政策思路還是想把老百姓的儲蓄引誘出來,以盤活房地產市場,盤活經濟活動。這些無視了消費者對收入預期、對房價預期的弱化。沒有更大的、更積極主動的政府刺激,消費者未必會打開錢包花錢。抗疫政策的改變帶來了消費的反彈,但是要消費從「反彈」走向「反轉」,就需要基本面的改善。

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費能不能反轉,而這個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援。

本周有三個看點,首先,美國1月份PCE數據,預計核心PCE環比增加0.5%,打破連續三個月的下降趨勢。其次,日本1月份CPI,扣除食品後的核心CPI可能達到4.3%的新高。最後,FOMC 2月份會議紀要,預計和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相對鷹派的立場大致相同。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週 02/20 – 02/26 重要事件與數據

重要經濟數據
。02/21 (二) 歐洲、德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02/24 (五) 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

其他重要事件
。02/20 (一) 美國總統日休市
。02/22 (三) 百度、英偉達財報
。02/23 (四)聯準會公布2月份會議紀要、聯準會威廉姆斯發表講話、阿里巴巴財報
。02/24 (五)聯準會梅斯特發表講話

本週看點較為密集,建議重點關注中國2月1/5年期LPR報價,美聯儲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經濟數據方面,美國PCE物價指數,美國、歐元區、英國2月PMI報告,日本和加拿大1月CPI數據即將公佈。中國央行1.6萬億逆回購到期。百度、阿里巴巴、英偉達、愛奇藝等重要科技股公佈新一季度財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在京舉行。烏克蘭將首次與北約、歐盟舉行三方會議;G7將對俄實施新一輪大規模製裁。隨著全面註冊制落地,滬深交易所將啟動申報受理工作。日本眾議院就日本央行行長、副行長提名人選舉行聽證會。

資料來源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2255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