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1月25日
資料來源:etnet 經濟通
俄烏戰爭升級,也阻擋不住美股上漲的勢頭,美股繼續走出創紀錄的行情,並引領世界股市,歐洲股市落後。 美國多位聯儲高官傳遞出審慎減息的訊息,市場對美國利率走向抱觀望態度。 日本央行繼續帶市場遊花園,沒有給出何時加息的明確說法。 英國和加拿大通脹高過預期,交易員下調兩國的減息押注。 歐洲經濟數據疲弱和德法政局不穩定,減息50點可能性增加,歐元跌到了兩年來最低的水準。
美股一騎絕塵,屢創歷史新高。 全球資產配置角度上,聽到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沒有其他選擇)的頻率越來越高。 美國經濟仍在在回落,但是看上去基本上是軟著陸的架勢,而其他主要經濟體無一例外陷入“低溫經濟”的困境。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估值偏高,不過多數盈利增長保持強勁。 特朗普組閣了一批建制外的狂熱人士,相信特朗普2.0的政策推出會比1.0版更迅速有力。
展望明年美國經濟,筆者相信消費零售會展現非常的韌性,為軟著陸提供支援。 就業市場出現調整,但是實質收入維持正增長。 新政府遣散非法移民,是就業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筆者估計政策動作會比較迅速,以顯示政府決心,並回應民意。 如果這樣,低端勞工市場恐怕再次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帶動低端工資重新攀升。
漲工資再起,可能觸動工資和服務價格的連環上升。 加征進口關稅,預計也給30-40點的CPI通脹壓力。 美國物價可能已經見底,但是這未必是上一輪惡性通脹的重演,更可能令通貨膨脹在2.5-3.0%區間徘徊,使得達成聯儲物價目標變得遙遙無期。 FOMC在最近的會議紀要中,刪除“更有信心通脹回落至政策目標”字眼,估計與此直接相關。
如此的通脹環境,令筆者修改對聯儲減息路徑圖和終極利率水平的判斷。 之前筆者預測十二月減息25點,明年減息4-5次,每次25點。 現在預測十二月減息25點,明年上半年暫停減息,下半年減息兩次,每次25點。 終極政策利率水準,原本設在2.5-2.75%,現在設在3.5-3.75%。 十二月FOMC會議仍可能減息,不過最需要關注的是前瞻性指引和鮑威爾的語境。
預計新政府的財政政策在明年第二、三季度全部浮出水面。 光靠延續之前推出的TCJA(Tax Cut and Jobs Act),財政刺激沒有增量入場,對經濟影響不大。 筆者預期新的逆週期措施會被提出來,削減企業所得稅和豁免小費等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應該已在計劃中,政府也可能對資本開支部分實施免稅。 新政府財政政策預計帶來10-20點通脹壓力,不過它不會熱衷於行業補貼。
在這個時點,特朗普2.0政府只有政策意向,沒有細節和側重點,也無從區分選舉語言和實際執行,所以預測偏差風險遠高於正常情況下的預測風險,而且是雙向的風險。 它的經濟政策集中在財政、關稅、移民和監管四大範疇,詳細的拼圖需要等新政府就位後才能慢慢變得清晰。
歐元區PMI指數在10月出人意料地跌入榮枯線之下,48.1這個水準是疫情危機以來最差的,遠遠弱過預期。 無獨有偶,歐洲央行最近警告,歐元區可能面臨又一次債務危機。 在年度金融穩定評估中,歐洲央行指向高企的國家債務、增大的財政赤字、乏力的經濟增長和部分國家選舉導致的政治不確定性。 而且,特朗普捲土重來意味著美歐貿易戰風險升溫。
其實,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債務GDP比率,遠遠低過2013年債務危機時候的水平,融資成本和金融環境也大不一樣了。 央行作為最後借貸人想說的是,歐洲的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在危機後得到實質性的進一步改善,法國等國的負債水準還大幅上漲。 生產率低下、消費低迷、財赤永久化、政局不穩定,對於央行政策缺乏靈活性的貨幣聯盟來說,的確是巨大的挑戰。
和十餘年前最大的不同,是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的沒落,它在2021年後就沒有見到像樣的增長。 在過去三年,德國經濟的三大王牌產業,汽車、化工和精密機械不約而同地進入萎縮,扣除建築后的工業生產,現在比2017年少了16%。 企業投資在過去20個季度里有12個呈負增長,海外投資止步。
德國缺席了美國主導的AI革命,中國的產業升級也動了德國的乳酪,俄烏衝突還傷了重化工業的根,朔爾茲政府在經濟治理上乏善可陳。 高能源價格、高企業稅負和高勞工成本令經濟轉型舉步維艱。 經濟不景氣,使得消費者不敢消費,投資者不願投資,德國的儲蓄率超過11%,是美國儲蓄率的一倍。 德國正在經歷戰後最嚴重的結構性衰退,曾經傲視天下的德國模式崩塌了。
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增長引擎和財政補貼者,它三分之二的進口訂單是發往其他歐洲國家的。 德國近來被歐洲媒體戲稱為「歐洲病夫」,不過德國倒下來,對歐洲整體經濟將是災難性的。 當然,南歐服務業經濟的情況好過北歐工業經濟,明年歐洲的亮點繼續是服務出口,是旅遊業,所以歐洲整體是增長乏力,而非坍塌。
歐洲主要還是依賴銀行信貸,所以信貸渠道暢通、借貸成本下降對經濟的影響比美國的更大。 在通貨膨脹達到政策目標的情況下,預計歐洲央行不再尋求與美聯儲同步減息,歐洲的降息頻率會更快,市場開始揣測下次歐洲央行開會減息50點的可能性了。 這讓歐元有更大的貶值空間,歐元對美元是近來最疲弱的匯率之一。
本周焦點是聯儲11月會議的會議紀要,一窺決策者對未來利率政策走勢的想法,不過特朗普當選使得這個文件的指導意義減弱。 另外美國10月PCE,預計反彈至同比2.8%,印證我們關於美國通脹可能見底,聯儲或許暫停減息的猜測。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週 11/25 – 12/01 重要事件與數據
重要經濟數據
。11/25 (一) 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
。11/26 (二) 美國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年增率、新屋銷售、諮商局消費者信心指數
。11/27 (三) 美國初領及續領失業金人數、耐久財訂單、核心PCE
。11/29 (五) 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
。11/30 (六) 中國製造業、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其他重要事件
。11/27 (三) 聯準會公布會議紀要
。11/28 (四) 美國感恩節休市(至11/29)
下周重點關注:聯準會1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或顯示決策者對大選影響的討論。中國公布11月PMI,美國公布10月核心PCE物價指數、10月耐用品環比,歐元區10月CPI,美團、名創優品將公布Q3財報。
資料來源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35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