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陶冬一週大事 研究報告

本週 0106 – 0112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特朗普移民政策可能衝擊有限

本週 0106 – 0112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特朗普移民政策可能衝擊有限

時間:2025年1月4日

資料來源:etnet 經濟通

2025年的日曆,在去槓桿中翻開。 2024年S&P上漲了22.7%,是疫情以來最佳表現,連續第二年拿出20%+的成績。 然而轉年之際,美股就連跌五天,不過星期五在小成交量下基本抹去了今年的虧損,凸顯資金缺乏信心和方向。 市場在等待特朗普政府政策出臺,在此之前去風險成為主基調,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去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準,美銀ICE Move債市風險指數一路堆升。 股市動蕩指數VIX也在上漲,EFT凈流出美股,不過比起債市看上去較溫和。

風險資產在審慎中開鑼,美元匯率就強勢出擊,美元指數飆升至109,歐元、英鎊領跌,JPMorgan外匯動蕩指數更升到202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比特幣衝破10000點后,在高位盤整。 歐洲北美可能出現冷冬,能源價格大幅上漲,黃金白銀略有進賬。 拜登離任前禁止了新的離岸石油鑽探,韓國憲政危機持續著。

美國經濟傳來一個壞消息,消費信貸違約率飆升。 信用卡發行商在去年前九個月,需要為嚴重逾期的信用卡借貸撇張460億美元,上次見到如此巨額的消費信貸壞賬發生在2010年,即全球金融危機的後期。 消費是目前支撐美國經濟的主要支柱,而消費信用亮起警號,不啻為對2025年美國經濟前景的一大威脅。

如果細看違約情況,逾期基本上發生在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美國家庭身上。 他們對於生活成本的上升最為敏感,一旦工資上漲放緩,疫情期間發放的救濟金用盡,收支不平衡就開始影響信用卡償還,衝擊家庭資產負債表。 信用卡違約,在各種高頻數據中相對滯後,但趨勢一旦形成往往是比較可靠的前瞻性指標。

去年上半年以來,美國個人的收入增長開始慢過消費增長,意味著家庭出現入不敷出現象。 這個過程拖得較長,因為疫情救濟所帶來的超額儲蓄還可以頂一陣。 但是美國人的消費習慣,並沒有因為勞工市場不再熾熱而大幅減少消費,使得家庭的資產負債表開始惡化。 應當說,美國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因為股市樓市而有明顯改善,所以暫時筆者見不到大危機,只是對增長和消費更有警惕。

去年美國經濟中另一個被掩蓋的現像是另類QE。 財長耶倫從2022年7月起,透過大量發行國庫券,將民間流動性周轉到國債市場,使得債市流動性十分充裕,根本感受不到聯儲的縮表和暴力加息。 這種做法帶來了兩個好處,1)金融狀況指數在加息週期不緊反松,成就了資產價格。 2)將過度流動性鎖在資本市場,實體經濟中的物價逐步下滑。

然而,新財長貝特森反對耶倫的做法。 他認為高額發行短債是一種風險策略,蘊含著市場風險和成本。 更重要的是,承接流動性的RRP(超額準備金)的額度,已經從頂峰期的2.2萬億美元下降到1809億美元,額度基本已經耗盡。 最新數字顯示銀行存放在聯儲的儲蓄也已經跌破3萬億美元,預示目前聯儲收縮資產負債表開始影響金融業和實體經濟了,結束QT估計在半年內發生。

貝特森面臨兩難選擇。 要麼直接從民間抽取流動性來維持拜登式財政赤字,因此抬高資金成本; 要麼削減財政赤字,減少短債發行,降低公共財政對增長和就業的刺激。 從特朗普、馬斯克和貝特森的言行看,走後者路徑的機會較大。 能夠削減開支多少,暫時無法評估,不過對於GDP增長肯定是負面的。

特朗普是美國歷史上最具有顛覆性的總統,1月20日入主白宮后,他的貿易政策、稅收政策、移民政策、去監管政策和精簡政府政策,均可能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和市場帶來變數。 本期在此探討特朗普的移民政策。 疫情前,美國每年平均凈流入移民1百萬人,2023年達到3百萬人(包括大量非法移民),2024年的凈流入已經下降到1.75百萬人。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表示要驅逐非法移民,並限制合法移民,此舉引起經濟學家和市場的擔憂。 畢竟美國勞工市場處在緊平衡狀態,低端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依靠移民補缺拾遺; 矽谷的部分科技公司中,持H1B工作簽證的員工比率更高達四分之三。 美國移民政策的大幅修正,對於美國經濟、通貨膨脹、科技動力,都可能牽一發動全身。

特朗普驅逐移民言論中,究竟有多少是選舉語言? 有多少會成為政策? 又有多少最終可以貫徹得下去的? 筆者認為不多。 首先,白宮經濟團隊非常清楚收緊移民政策、驅逐非法移民對就業市場和服務價格的衝擊。 其次,馬斯克及矽谷大佬的遊說,已經成功將特朗普脫離了MAGA戰鬥式立場。 第三,美國聯邦及州政府根本沒有多餘的執法力量來執行激進的移民政策。

筆者估計,每年凈流入合法移民數位可能從疫情前的1百萬下降到75萬左右,非法移民人數與疫情前持平,驅逐出境的非法移民數和尋求政治庇護的人數大致相互抵消。 特朗普政府上任后,處理移民問題可能被列為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一,因為許多措施可以通過總統行政命令推出,速度快、勢頭猛,給選民一個交代。

然而,執行行政命令需要資源,需要人手追蹤,逮捕非法移民更需要經過法律程式才能遣返出境。 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也很微妙,更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 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會增加執法所需的預算,不過經過兩年黨爭,「百廢待興」的國會需要時間來處理。

特朗普移民政策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擺出很大陣仗,但以虎頭蛇尾蛇尾告終。 2025年凈移民人數比拜登執政時期明顯降低,但比起疫情前水準可能僅有溫和下降。 當然,政府也可以將雇傭非法移民的懲罰大幅提高,令請人公司知難而退,不過這樣做的代價是新一輪工資-物價的螺旋上升,誘發新的通貨膨脹。 高盛估計非法移民佔美國總勞工的4.4%,個別行業更高達15-20%。

本周焦點是美國就業數據和FOMC會議紀要。 1)十二月非農就業增加預計250K,可能又是一個超高的驚喜; 2)聯儲十二月會議紀要給市場一個機會,窺探“較大分歧”的決策程式,併為市場調整未來預期提供基礎。 除此之外,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也值得關注,估計整體水平仍舊居高不下。 中國的社融/信貸數據也需要留意。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週 01/06 – 01/12 重要事件與數據

重要經濟數據
。01/07 (二) 美國貿易餘額、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JOLTs職位空缺、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
。01/08 (三) 美國ADP就業人數、歐元區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01/09 (四) 美國初領及續領失業金人數、中國消費者及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01/10 (五) 美國失業率、非農就業數據、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

其他重要事件
。01/06 (一) 聯準會庫克發表講話
。01/07 (二) 聯準會巴爾金發表講話、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至01/10)
。01/09 (四) 美國全國哀悼日休市、聯準會公布會議紀要、聯準會哈克發表講話
。01/10 (五) 聯準會巴爾金、施密德發表講話

本周重點關注:「科技界春晚」2025CES全球消費電子展、中國公布12月通脹和12月外匯儲備,美國方面關注12月非農,以及ADP就業變動、上周申請失業金人數等就業數據。

資料來源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38401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