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陶冬一週大事 研究報告

本週 0825 – 0831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鮑威爾打開了貨幣民粹主義大門

本週 0825 – 0831 重要事件與數據– 陶冬:鮑威爾打開了貨幣民粹主義大門

時間:2025年8月23日

資料來源:陶冬_譽世翱翔

聯儲主席鮑威爾在Jackson Hole年會上,打開了未來減息的大門,美股、美債大漲,美元指數跌至兩年半新低。 全球股市、債市紛紛走強,信用債增槓桿,能源、大宗商品、貴金屬和農產品紛紛上揚,風險資產價格比翼齊飛。

懷俄明州的Jackson Hole是貨幣政策轉向的的名勝地。 自從2008年,美國三次QE和一次OT中有一半是在這裡首次披露的,連歐債危機後歐洲央行的QE政策也是在這裡作劇情透露的。 現任美國聯儲主席鮑威爾不孚眾望,再次在這裡宣告美國貨幣政策即將迎來轉捩點,新一輪減息週期即將開啟。

“目前政策仍處於限制狀態,但是經濟前景和風險均衡可能已經允許我們調整政策立場了”,聯儲主席清晰無誤地預告了未來利率政策的走向。 去年聯儲一口氣降息100基點,以保護經濟免於陷入衰退的風險,但是隨著特朗普入主白宮和經濟勢頭強過預期,FOMC暫停了減息。 關稅戰開打後,當局更以無法判斷物價走勢為由,將利率政策置於漫長的觀察期。

今年以來,聯儲一直將通脹風險看得比衰退風險更重,屢次強調風險分佈不支援迅速再啟削減政策利率。 為此白宮祭出一系列攻勢,迫使FOMC就範,但是鮑威爾為了政策獨立性和自身的尊嚴抗拒了壓力。 然而七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勞工市場突然失速,打破了過往通脹風險更令人擔心的格局,鮑威爾承認,通脹的上行風險仍存,但就業的下行風險已經出現,這是“富有挑戰性的處境”。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關稅稅率上調對物價的衝擊必然發生,只是時間未到。 最大零售商沃爾瑪警示,庫存消耗盡後,加價無可避免,各類民調也顯示消費者對此頗為擔心,但是鮑威爾已經下了結論,這是一時性的,央行可以熬過去。 這個結論與之前鮑威爾的言論形成鮮明對照,他所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

除了侮辱性的攻擊,白宮還在聯儲理事會發起一場無聲無息的政變。 理事會七名成員中原本有兩名理事(均為特朗普第一屆時任命的)支持減息,其他五名支援暫不啟動利率調整。 但是特朗普令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米蘭空降理事會,接下來對另一位理事庫克(Lisa Cook)展開犯罪調查,逼迫其辭職,一旦得逞,理事會中“特朗普之友”的數量就突然超過“鮑威爾之友”。

如何判斷今天通脹與就業風險,是經濟學問題; 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威脅利誘,以達到其影響利率決策目的,卻是政治問題,不僅衝擊聯儲的政策獨立性,更對美元信用帶來深遠的影響。 美國貨幣政策開始跟隨財政政策走上了民粹化道路,為了短期利益和政治自戀,經濟的長期穩定可以被犧牲。 歷史上民粹主義的貨幣政策,可以逞一時之歡,但最終都沒有好結果。

筆者對聯邦利率的預測不變,九月啟動降息,一碼,明年一月前有第二次一碼減息。 新聯儲主席上任后,政策利率迅速走向中性區間(2.75%左右),如果就業不理想,甚至可能直下至2%。 貨幣政策民粹化,恐怕會持續很久,並超越美國邊界。

話題轉到日本,美國財長貝森特最近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直言,日本央行在抑制通脹上落後於形勢,需要通過加息來控制物價水準。 作為美國財長公開評論其它國家的貨幣政策,是極其罕見的,但是持續走高的日本長債收益率,已經衝擊著美國長債市場,影響到美國政府支付國債的利息成本。

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1.6%關口,上次見到如此高的水準還在2007年。 十年期債券收益率在一年前只有0.89%,說明市場對日本通脹和財政赤字失控很擔心。 其實日本銀行一直在干預十年期國債市場,盡力穩定發債成本,即所謂的收益率曲線管理(YCC)。 沒有YCC干預的20年期、30年期和40年期收益率漲得更猛,市場需求也嚴重不足。

日本經濟剛剛擺脫了三十年的通縮困境,政策制定者心存餘悸,在政策動作上謹小慎微情有可原。 不過如今日本的通貨膨脹已居G7國家之首,也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最新核心CPI為3.3%,美國為3.1%,但是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6%,美國為4.3%。 這個利差不僅反映兩家貨幣當局在認知上的差異,更造成金融市場的價格錯位。

為什麼日本央行在加息上採取牛步戰術呢? 首先,日本經濟復甦基礎並不紮實,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呈現冰火兩重天。 旅遊業和出口行業旺暢,外資引爆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牛市。 但是工資上漲卻跟不上生活成本的上漲,消費者對未來預期不樂觀,企業對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仍心存擔憂,消費與投資因此滯後。

其次,這次日本經濟擺脫困境,日元弱勢功不可沒。 德國和日本在產業結構上相近,但是日本經濟形勢明顯好過德國的,其重要原因是日元有效匯率遠低過歐元有效匯率。 日本銀行深知一旦日本利率正常化,勢必令常年滯留海外的日本儲蓄回巢,日元可能因此大幅升值,撼動經濟增長的基石。

過去日本長期執行零利率政策,曾在市場積累下巨額的套利盤,借日元買美債幾乎是躺贏的套利交易。 這使得日本銀行在加息上投鼠忌器,生怕觸發金融連鎖反應。 植田和男上任後幾次戰術動作,已經大大減少了套利盤的數量和槓桿,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利率政策的主要掣肘。

隨著美日關稅談判告一段落,筆者認為日本銀行會重新將加息列入議事日程,甚至取消收益率曲線管理,重新整理政策工具箱,逐步推進貨幣環境正常化。 這個過程適逢美國重啟減息週期,令日元/美元匯率更有看頭,令去全球資金走向更具變數。

本周有三個焦點,1)美國七月PCE通脹,預計核心PCE為2.5%,與上期持平; 2)歐洲央行七月會議紀要,預計暗示下次減息在12月出現; 3)英偉達業績,得以瞭解AI投資的勢頭與前景。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本週 08/25 – 08/31 重要事件與數據

重要經濟數據
。08/25 (一) 美國新屋銷售、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
。08/26 (二) 美國耐久財訂單、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諮商局消費者信心指數
。08/28 (四) 美國初領及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08/29 (五) 核心PCE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08/31 (日) 中國製造業、服務業PMI

其他重要事件
。08/26 (二) 聯準會多位官員發表講話
。08/28 (四) 聯準會巴爾金發表講話、歐洲央行會議紀要
。08/29 (五) 聯準會沃勒發表講話

本周重點關注:美國7月PCE、二季度GDP、7月耐用品訂單數據,中國8月官方PMI、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美國對印度50%「對等關稅」生效。財報方面,英偉達、阿裡巴巴、美團、拼多多、立訊精密、新易盛、中際旭創將公布財務數據。

資料來源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53881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