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陳凱翔專欄|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活得下去嗎?NGO常見的3大迷思

陳凱翔專欄|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活得下去嗎?NGO常見的3大迷思

2023年03月15日

最近10年,愈來愈多應屆畢業生或職場新鮮人想加入非營利組織,然而「薪水養得活自己嗎?」「不是社工系好像很難加入」等疑慮,卻限制他們踏出那關鍵的一步。這一次,陳凱翔專門來打破迷思,解釋真正的NGO是什麼。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1. 非營利組織也有薪水、職涯發展,跟一般營利事業其實沒有差別。
  2. 想要改變社會,不一定要全職投入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也是一種好方式。
  3. 光是有熱情是不夠的,非營利事業更需要從業人員具備專業,譬如行銷、業務能力。

念大學的時候,我就夢想著成為一名非營利組織的工作者。在一路探索的過程中,我創辦了非營利組織One-Forty,投入東南亞移工的教育培訓。

自2015年創立至今,One-Forty已經有7萬名以上的學員參與。每年的活動和策展,也吸引超過15萬名民眾實體參加,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少歧視、更多友善包容的社會。

從心中浮現出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念頭開始,這段旅程我已經走了10年,也發現愈來愈多的應屆畢業生,或是工作3到5年的職場新鮮人,開始想加入非營利組織。

但是,談到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我發現大家心中還是存在一些疑慮和迷思。

迷思一:在NGO工作都是志工?沒有薪水怎麼過活?

10年來,我最常被問的就是:「志工沒有薪水,該怎麼過活?」它常常會搭配一些問題出現:非營利組織或是公益活動,不是應該存夠錢、退休後再開始嗎?怎麼會有年輕人現在就想加入?

其實,大部分運作順利的非營利組織,都有全職的營運團隊。也就是說,成為一名全職非營利組織工作者,是有薪水、有職涯發展的,和到一般公司上班,沒有太大的差別。

以One-Forty的團隊為例,有議題研究、內容行銷、活動企劃、募款推廣、社群經營、教材開發、計畫專案經理、財會行政、客戶關係管理、影響力評估等等職位。

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職務,為團隊貢獻自己的能力,並且看見每一個職位的意義感和使命感,對於想加入非營利組織的新鮮人來說,是一件很值得好好思考的事。

當然,非營利組織還是需要志工的。

One-Forty 每年都有志工招募計畫,讓學生和上班族能夠利用週末時段,以無給職的方式,協助計畫推展,像是擔任移工中文課的助教,或是協助舉辦公益展覽。

值得強調的是,擔任志工也是參與非營利組織的一種方式。對於無法全職投入,卻期待能親自參與改變、回饋社會的人來說,是另一個好選擇。

迷思二:有滿腔熱血,就適合NGO工作?

一般來說,會選擇投入非營利組織,一定是對工作有更高的期許,不只要職涯發展順利,更希望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多做一些什麼,比如為了改善偏鄉教育、協助無家者、打破性別不平等、或是推動環境永續等等。

不過,如果希望長期投入非營利組織,這份工作其實非常需要專業。非營利事業缺乏營收,從業人員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下,去推動每一個影響社會的行動,有什麼事情比這件事還要難?

對於想投入非營利組織的人,我會建議你開始思考「我的專業是什麼?」有哪一件事是自己能夠貢獻價值的?

舉凡數位行銷、媒體公關、服務設計、業務開發、財務管理或資訊系統,這些能力都可以協助非營利組織,讓你不只是做好事,還可以透過專業真正解決社會上的不平等。

迷思三:只有念社工系或社會系,才能投入NGO?

因此,不管讀什麼科系,過去擁有什麼樣的工作經驗,都不會是限制自己加入非營利組織的理由。

不一樣的背景,反而能透過不同的專業視角,在百變的社會議題中,突破框架解決問題。

這些年來,我也觀察到商業領域和非營利組織的界線愈來愈模糊,常常有商業菁英在職涯中期選擇投入NGO;也有人在NGO工作多年轉戰媒體、新創、外商、公部門。

找到一份有使命感的工作,或是一個能長期投入的志業,是每個人一輩子的課題。

因此,對工作者來說,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每一份工作中,學會思考、練習謙卑、透過新的視角來看待問題,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人,也是一個你更喜歡的自己。

 

作者/陳凱翔 Cheer授權轉載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