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DEI論壇大回顧|先創造共融文化、才可能吸引多元人才

DEI論壇大回顧|先創造共融文化、才可能吸引多元人才

2023年03月29日

疫情衝擊尚未平息、人工智慧異軍突起,缺工荒與裁員潮聯手,企業出路在何方?根據《Cheers》最新《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檢》調查,答案便是多元共融(DEI,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假設今天經歷了一個很振奮或很氣餒的事情,你會想跟熟悉的人分享,還是向一位思想、邏輯、價值觀都跟自己相異的人訴說?換個問題,如果今天得進入一個瞬息萬變,危機四伏的環境,你的回答還會一樣嗎?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企管系副教授陳永儀的答案是,「複製360個自己,只有優點強化360倍;找來360位夥伴,才能兼顧360度。」這是對多元共融(DEI,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的最佳註解。

2023年3月24日,《天下學習》、《Cheers快樂工作人》舉辦了人才永續「TALENT, in Taiwan」倡議行動論壇暨DEI調查發表會,目的在提醒企業,當今人才是多麽重視和需要DEI。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便表示,2030年人才缺口將達40萬!面對國際企業大舉侵台,搶錢、搶技術、搶IP不再是首要,「搶人」才是關鍵,方法則是吸引「多元」人才。

但該怎麼吸引多元人才?或許你可以參考台積電、雲朗、IBM等12家企業的做法,以下

1.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

近年,台積電在海外快速擴點,1,000名員工剛派去美國,600個美國人就要來台灣訓練,而台中正有300位日本員工在受訓。各國文化不同,融合和溝通都要磨合,但何麗梅提醒,企業核心價值不能變,即使在不同國家得因地制宜,依然要符合統一的政策,不能某項行為台灣可以,在美國不行,公平性要守住,才能打造真正的多元共融環境。

2.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不要浪費一個好危機,用價值觀凝聚彼此

疫情爆發,飯店業作為海嘯第一排,損失慘重。當時,盛治仁作為專業經理人,便向創辦人辜懷如提案:高階經理人減薪、一線工作者減班。但辜懷如拒絕了,「公司有錢是大家努力的結果,發生疫情就要員工承擔,我不願意做!」兩夫婦拿出雲朗幾年來賺到的錢幫公司增資,讓員工兩年內不用擔心失業,雲朗也成為疫情期間唯一不減班、降薪和裁員的飯店。

3.萬里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劉永信:決策被執行,才會有結果;但沒有TRUST,成果依然會大打折扣

新創大部分產品都是非主流,想跟主流市場競爭,關鍵在速度。而想要用最快速度拓展市場,只能靠外國當地人,因此萬里雲成立第一天就決定不外派,100%在地聘僱。不過,遠距溝通有障礙,克服關鍵在信任。劉永信嘗試了許多方法,比如跨國專案,讓各國同事共事,互相了解對方文化,從中建立信任,最後才可能共融,然後共榮。

4.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吳建宏:8000萬工作機會將因找不到人而消失,企業要更重視員工的技能成長

根據IBM的調查,成就高的公司有72%更重視員工的技能成長和技能投資,但只有41%的企業認為員工的能力符合需求!究其原因,現在的技能更迭太快,因此如何讓員工快速掌握技能尤其重要!而對員工來說,未來的就業市場,看的不再是職位,像是專案經理、業務,而是技能!只要技能滿足企業所需,薪酬必定會提升,勞資也更平等。

5.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龍雲合:先創造共融文化、才可能吸引多元人才

談及如何讓所有員工在職場都能安全發聲,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反向導師制度」。龍雲合指出,年輕人在新領域特別有貢獻,而透過翻轉導師制度,讓資淺的教導資深的員工,不只能跨越兩者的年齡鴻溝,也有助於資深者彎腰學習,掌握那些他們不熟悉的技能,加速共融。

6. 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移民政策過去是管制,現在是治理與留才

高齡化和少子化是結構性問題,不是單一政策能改變的,必須仰賴時間;短中期想填補缺口,只能仰賴移民。然而,過去對移民的態度是「管制」,外國人辦各種手續都有困難,比如開戶要刻印章,未來應該成「治理」,讓台灣不只友善,還便利,這樣高階人才、僑生和移工才會願意留下來。

7.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當初衷是追求美好,多元會變成加分的力量

上銀在自家廠房移植了12棵老樟樹,希望改變工廠氛圍。員工都很喜歡,也細心照顧,但有一天同事跟蔡惠卿抱怨:樹很棒,但鳥屎很多。蔡惠卿轉念一想,要同仁架起攝影機,看是哪些鳥,結果足足有72種來這築巢!企業經營也一樣,塑造一個多元友善的環境,大家自然願意棲息在這裡,既改變職場氛圍,也成就更美好的未來。

8. 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敏捷的目的是發掘機會,核心是靈活運用人才

人才不只是為了應對部門的需要,還必須從未來的眼光來思考。以前大家只想要即戰力,但後來發現人手一直不夠,才知道要培養多國多元的團隊,所以中租MA一律派外,不會留在台灣,目的是為了學習如何和當地人才協作,也是這樣的思維,才得以打造出一個培養人才的平台,應對缺工的挑戰。

9. 台灣雀巢董事長兼總經理羅台青:想成功走出世界,多元就是你的DNA

疫情這3年,羅台青最煩惱的事,便是如何串連員工。過去三年公司家庭日送過:拉密桌遊、水波爐、低周波治療器等等;「從禮物的多樣可以看出員工的多元,」也反映出,雀巢產品遍佈全球186個國家,「多元是我們的DNA,沒把多元放在心裡,到哪裡都不會成功。」在多元之下,透過同一個價值的打造「發揮食物的力量」,則可以加速共融。

10. 台灣女董事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蔡玉玲:要相信女性不是弱勢,「不同」也能成為領導特質

工業總會共70位理監事,只有1位是女性,商業總會、電力工會、外貿協會則連1位都沒有。是女性弱勢嗎?緯穎營收快3000億,你知道董事長是女生嗎,這些公會為什麼沒邀請她?女性從來不是弱勢,諸如不冒進、同理心強、謙卑等特質,更利於領導人,有助於管理企業;換句話說,多提升一點高階女性的比例,你的企業可能更成功。

11. 聯合利華台灣人力資源總監董蕙萱:平等不等於公平,而是了解對方的需求

平等不等於公平,一視同仁不是聯合利華想要追求的唯一目標,而是應該了解對方的需求,再給予他或她相對應的資源,讓他或她在有利的基礎點去發展自我。這樣的DEI,才能吸引、留住人才,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期待,自己能真正推動改變,並看見結果。

12.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DEI不只是職場文化,應是一座城市形塑的目標

20年前學校後院,只能看到4、5個桶子:20年後再回那些學校,垃圾桶已經變成回收箱了。「意識要變成生活一部分,20年前就要開始落實」,這也是公部門的強項,可以長期耕耘一件事。劉和然因此相信,只要存有DEI的心,不只在職場,社會也會跟著發酵!

文/高士閔  出處 Cheers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