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滿手Offer卻跌入深淵,BCG全球合夥人撕掉人生清單:不合群也沒關係

滿手Offer卻跌入深淵,BCG全球合夥人撕掉人生清單:不合群也沒關係

2023年07月26日

滿手Offer卻跌入深淵,BCG全球合夥人撕掉人生清單:不合群也沒關係

你為了什麼工作?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陳美融首次接受媒體專訪,過去的她與現在的她,給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一襲合身洋裝、尖頭高跟鞋、流利的英文腔,這是陳美融給人的第一印象,完全符合大眾對於全球頂尖顧問公司高階經理人的期待。

翻開她的履歷,台大電機系畢業、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工程碩士、德州儀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麥肯錫、如今是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協助大型企業推動永續和AI轉型,無一不是別人眼中的頂尖與精英份子。

但實際見過陳美融,很快就能感受到強烈的反差。在工作上的她,沒有老闆架子、喜歡向屬下請益;下了班的她,到台北車站發愛心便當給街友、甚至還開班教氣功。這回第一次接受個人專訪,她絲毫不避談自己失敗的經歷,還要記者安心寫出來。

是什麼樣的經歷與勇氣,讓她如此坦誠示人?

「如果人生有一張目標清單,曾經我可以說是心想事成,」但話鋒一轉,陳美融說:「直到那張清單徹底被撕碎。」

30出頭,才踏入高光的國際舞台,陳美融卻連續遇到降職、父病、離婚,像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頭突然撞上異物,車廂一節一節脫落,被甩出了既定軌道外。人生勝利組第一次面對生命的連環叩問。​

翹課、旅行、挑戰極限,只為活到極致

「天資聰穎,唯獨調皮搗蛋。」這是陳美融從小多次在成績單上獲得的評語。「20幾歲以前,我一心就想要Live to the maximum(活到極致),我不想浪費人生。」陳美融說,如果課堂上無法讓她得到滿足感,她寧可去其他地方找。

高中上課看灌籃高手、下課拉著同學去撞球間,即便以高分考上台大電機系,作為全班唯一的女生,她還曾經傳紙條邀同學集體翹課,大一就被當了一屁股的學分。放假時,她一個人去海外遊學、玩極限運動,急流泛舟、降速自行車(Downhill biking)樣樣來,陳美融笑說,「就是不怕死。」

但種種看似出格的行為背後,陳美融並非毫無職涯規劃。

為了追求更自由的舞台,她很早就以到美國進修為目標。即便在課堂上常常不見陳美融的身影,她待在讀書館埋首苦讀的時間也比其他同學都多。

後來,她如願申請到全美排名前10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T-Austin)工程碩士,期間還爭取到在人稱「秦公」、現任台積電營運組織資深副總經理秦永沛手下實習,在碩士畢業前就得到德州儀器(TI)美國總部的工作。

30歲前不停跳躍,想看見全部的自己

2000年的達拉斯,在一片嚼著菸草、穿著拖鞋的德州儀器男性工程師中,24歲的陳美融是唯一一個身著鉛筆裙、腳踩紅色細高跟鞋的IC設計工程師。

但讓她特別顯眼的不只是打扮,更是一顆不安於室的心。

「我從來不喜歡舒適圈。」陳美融用力地搖了搖頭,

「我已經證明了我能把手上的工作做得很好,但這還不是我的全部,我必須探索全部的自己。」

「我想去行銷的單位沒有職缺,我就一個一個去敲門,跟他們說:嘿,我願意額外幫你們兼職,週末加班都沒關係!」

這顆殷切想探索自己的決心,無人能擋。即便新部門沒辦法給名份、消息傳到當時主管耳中,原單位升遷也被卡死,她依然如實交付既有的任務,另外利用晚上和假日替其他部門做專案,同時準備申請MBA,維持長達半年之久。

最後,即便她並非行銷部門編制內的人員、沒有相關背景,卻代表行銷單位飛往芬蘭,直接向客戶Nokia報告整個產品的策略地圖。

手握滿滿Offer,自信心卻碎了一地

在德州儀器寫下了漂亮的戰績、又進入歐洲數一數二的商學院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麥肯錫、台積電、飛利浦都同時對陳美融招手,此時30歲的她再次欣然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跑道——管顧業。

被麥肯錫以「高潛力人才」聘用,原以為能大展身手,陳美融沒有料到,這是她跌入黑暗深淵的起點。

「管顧業的升遷途徑很清晰,而且速度非常快,如果你到不了、上不去,你就得走。」她回想,圈子很小,常聽到同業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升遷,「當時明明還沒輪到我,我已經被自我懷疑打敗了。」

兩年內,陳美融從麥肯錫轉換到相對熟悉的宏碁,然而,不僅沒有重建自信,反而給了她更重的一擊。

在工作上向來習慣處理機器和數字,她因為搞不定「人」,在協調跨部門團隊時處處碰壁,一度被降職、位子被其他人暫代。接著,陳美融先後歷經了爸爸生了一場大病、自己的婚姻也走到盡頭。

「現在想起來,人就是需要在低潮中,看到閃光點,」她的語氣中沒有怨念。

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挫敗,彷彿是陳美融人生中遲到的必修課,逼著她補修學分。同時,她開始接觸佛法、練習打坐、冥想,以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我以前可能有一張清單,上面寫著『一定要進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工作、最好的單位、最好的薪酬』……,」她苦笑,「講了半天,什麼都是成就我自己,但我發現其實我能做到什麼,常常是天時地利人和,跟我沒有關係。」人要回應生命中各種艱難、意外的叩問,往往始於我們在不可控的掙扎中如何降伏其心。

從成就自己到幫別人贏,當個不合群的Team player

從事業與人生的低谷走了一遭,陳美融重返顧問公司BCG後,同樣的戰場,已有截然不同的心境。

「當你在高點的時候,你的姿態會決定下山的方式。你頭抬得越高,不小心一踢就會滾下去,但若你總是謙虛地低著頭、像個稻穗,你是可以走下山的。」這番話成為她最重要的自我提醒。

和陳美融共事近6年的BCG合夥人吳唯民分享道:「大部分人都覺得她(陳美融)很不一樣,她有一種回饋的心態,因為一路遇到的貴人也不少,也希望自己能當別人的貴人。」

吳唯民觀察,陳美融與許多年輕同事互動時,第一件事就是關心對方的職涯想像,「一個讀台大管理學院的小朋友,以後想要當畫家,都會被她問出來,」這正是真誠和信任的表徵。

「以前我想的是Maximize(活出極致的自我),現在是Optimize(找到自己最合適的角色),更願意去當一個不合群的Team player(有團隊精神的人)。」

這是陳美融給自己職涯下半場的定位。不再把挑戰框架的鋒芒用於成就自我,而是專注於提供客戶或同事不一樣的觀點、在團隊中補位、幫別人贏。

當年那個反骨女孩,如今撕掉了自己的人生清單,少了自我,但多了自由。

文/杜韋樺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2117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