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化繁為簡溝通法!4招把複雜內容變簡單,讓人一聽就懂

化繁為簡溝通法!4招把複雜內容變簡單,讓人一聽就懂

2023年09月06日

想讓人聽懂生硬的知識,重點不在文字的修飾,而是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說出平易近人的話。那可以怎麼做呢?我習慣在演講前蒐集參與者的資訊,並針對該場次的特性進行內容調整,如此一來,才能夠讓想分享事情,毫不浪費的被好好吸收。

前陣子應邀去了中正大學,說了場「廣告新人入門須知」的演講,主要的目的,是要為學生們分享廣告業的大小事,包含了心理建設、特質、適合哪種體制的廣告公司。

之前就有聽說過嘉義的中正大學很大,但實際到達之後,才發現:「不是普通的大!」

哲學系、外文系,中文系,歷史系、勞工系、傳播系、電傳系、心理系、社福系、成教所、財法系、資工系、電機系、機械系、工學院、生醫系、物理系、企管系、財金系、金融科技所、經濟系、資管系。

請各位不要誤會,我不是在唱名,這裡提到的所有名稱,都是「這一場演講」報名參與的學生系所,在報到櫃檯看到名單時,還以為是多場演講的綜合名單,殊不知,都是我這一場的。

所以問題來了,要如何讓這 22 個系所背景不同的人,能在同一場演講中,聽懂不是本科專業的廣告和相關知識呢?

當內容越來越難,說的方式就要越來越簡單。

約莫兩年半前,我開始到各大專院校、公家單位、或是公司行號演講或工作坊,內容有九成都跟廣告策略、創意、提案以及廣告業有關。

既然是行業內的知識,就難免會提到許多的術語, 如果是相關類型的聽者,當然會是非常熟悉的用字。

但是對於非相同領域的朋友來說,這些術語,就會如同是天書一般的艱澀難懂。

所以這兩年來,就算主題是類似的,我都依然會事前搜集參與者相關的情報,好讓我分享的內容,能絲毫不浪費的,全部被觀眾所吸收。

兩個小時的演講,當然可以打一場不錯的瞌睡,但我更希望能提供 120 分鐘,所有人都聽得懂的廣告知識和內容。

我就用在中正大學,面對參與背景條件極端的狀況作為例子,說明我是如何調整這次的特殊需求做演講的。

  1. 故事感的敘述必須要更多:

當遇到眾多不同背景的觀眾時,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會是彼此「資訊不對等」的情況。

如果要敘述一件事情的邏輯,從道理下手,在這種狀況下是行不通的,因為不但要解釋本體的邏輯,又要為了解釋邏輯,又去生出更多的邏輯,導致整個解釋容易陷入一團亂。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硬碰硬的拼命繞圈圈,而是將所有的事情,都加上「故事性」的敘述方法。

這兩種方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我們並不是環繞著一個道理作為核心做討論,而是讓整件事情,很自然地有因和果的故事置入,導出事情的起承轉合。

就像是我們從小聽的童話故事,過程中,完全不需要去思考到底大野狼是對的、還是小豬是對的,都是在聽完了故事之後,再由腦袋和價值觀,自由運作去後續判斷。

故事性的敘述,會讓所有人都更容易吸收你要說的核心概念。

  1. 加上真實的案例做說明:

相較於本科生,綜合科系的學生們,對於理論的論述絕對會格外的陌生,所以當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我就決定把有術語牽涉其中的段落全部做置換。

比方說演講裡面提到「企劃接收 Brief 的技巧」時,如果要解釋得更完整,首先我要從企劃這個職業開始頗析,還要特別把 Brief 這個字,做動詞、名詞和代名詞的說明。

以這次的例子來說,我就索性直接用真實的案例做說明。

我的企劃同事有次在接收某項任務時,因為什麼困難、做了什麼決定,再用這個實際狀況,去解釋一位好的企劃,為何要同時具備業務的能力。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當我在演講裡面提到何種的廣告公司編制,更適合什麼樣人格特質的人加入時,我就把原來的「人格分析表格」撤換掉,直接用我身邊正在做廣告的朋友來當做例子。

藉由真實的案例、人物以及事件的轉換,可以讓整個解釋的過程更順暢,當結構足夠完整,必定可以更完美的達到解釋的作用。

  1. 適時地與觀眾拉近物理距離:

這是在我的各種提案、演講或是工作坊中,每一次我都會注意的特別重點。

刻意拉近和客戶或是觀眾之間的「物理」距離。

縱使常常到各大專院校做演講,但是有極大的可能,演講場次中的朋友,依然有很多人是不認識我的。

如果這個時候,演講的內容本身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不熟悉的狀態之下,我又是在比較遠的距離跟他們做溝通,這樣子以知識形成的隔閡,會變得更為明顯。

當然,要拉近這種距離有幾個比較快的方式,第一個是讓氣氛變得更輕鬆,但是這個方式,比較常用在主題本身就更輕鬆的狀況之下。

但是廣告新人的分享,有些內容是硬知識性的,有趣的程度,勢必會比提案或創意相關內容來得低,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用上另外一種方法。

講話的期間,盡量往前靠近。

但也不是非常壓迫性的一直逼近,而是在適合的段落時,降低你的音量,靠近他們的身邊,有一點像是在他們的耳邊,為他們輕輕的訴說事情的來由,而不是硬生生的去解釋其中的道理。

這個方式運用得當的話,通常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成效。

  1. 用現場的反饋拿捏氣氛:

這一點在一年多前,對我來說是最難的一點,因為當時所有的演講場次,不管講者或是觀眾,都必須要帶著口罩。

當一個人的表情消失的時候,縱使講者有著天大的功夫,相信也會因為沒有了真實表情的回饋,而讓內容慢慢地往虛無發散。

以這場演講的狀況來說,雖然都能看得到許多人的表情,但有一點必須要特別注意,就是整個演講場次的氣氛,會比較難被炒熱。

「原因非常單純,就是演講廳內的學生們,彼此幾乎都不認識。」

在彼此不認識的狀況之下,尤其又是在燈火通明的環境中,會更不好意思將自己的情緒直接表達出來,所以對於講者來說,就要很注意現場氣氛的拿捏和回饋。

找到他們共同的氣氛點,重點強化。

這是個很好玩的一個狀態,雖然整個演講廳內的學生不認識,但一個空間中的人,卻會很容易對某一種內容,引起共同的情緒反應。

當你講到某一件事情,感到他們特別有興趣的時候,沒錯,就是抓著那個點持續往下說,因為那個就是整個氣氛的帶熱點。

找到之後,別客氣,盡量用。

不管是演講、或是和客戶提案的過程中,總是會找到許多可以讓自己進化的地方。

我也曾經遇過非常多的朋友們,問我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些事情的,每次聽完,我依然會笑著說:「因為我是天才啊。」

然後,再回到我的座位上,繼續一遍一遍的練習這些內容。深怕哪個段落,又被我給搞錯了。

 

文/Wawa Wu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2284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