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黃士豪專欄|「好好專心工作、存錢就好」是最危險的建議

黃士豪專欄|「好好專心工作、存錢就好」是最危險的建議

2023年10月11日

除了睡覺,多數人花最多時間的地方,並不是跟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不是度假旅行,而是工作。我們必須承認,工作大大影響了生活品質,而決定工作品質的,正是我們看待工作的方式。

多數人的夢想,被埋葬在薪水裡。

從學生時代開始,追求的是熱門科系、目標是找到更好待遇的工作;進入職場後,就是怎麼樣能升職加薪、早日退休。

這是常態,也是許多悲劇來源。

從前物價、房價相對低、上一代也走過「台灣錢淹腳目」時期,基本上好好領薪水,安居樂業不成問題。

而時如今日,物價飆升、房價高掛、普遍薪資低於國際,職場上對於自己努力工作卻不能得到相應報酬的無奈情緒,將只增不減。覺得待遇不夠好、跳槽也是半斤八兩;要自己創業又怕不穩定、還有家要養;於是乎只能日復一日、每天複製貼上,漸漸麻痺。

「好好工作、別想太多」是最危險的建議

我們常聽到一些聲音,例如「好好專心工作就好、不要想東想西」、「好好存錢,不要好高騖遠投資」;這些好心建議,都忽略了兩個很重要的事實:

第一,以前上班儲蓄就能買房、退休,現在幾乎沒機會。

2002年的房價所得比(房價中位數/年收入中位數)約為4~6,相當於不吃不喝、薪水全部拿來買房,約4~6年可以買到房子。現在則來到10~15,難度增加了200%以上,這說明大多人只靠薪水是蒼白無力的。

第二,當我們只關注薪水時,其實把自己置於巨大的風險中。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知道投資時不能All-in在一個標的上,但絕大多數人面對工作時,不只是投入平常工時,還有晚上和週末,這相當於用自己的健康、家庭、青春全部All in在一家公司裡;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大多人都是走在鋼索上的。

用「後期爆發力」重新評估工作收入

「主動收入」的引擎,其實是最多人終其一生沒有善加開發打造的。

我們的教育讓我們有能力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導致大家誤以為主動收入是否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薪資。

然而,多數人忽略評估薪資的「後期爆發力」——不僅能夠長期發展、也要能隨著時間過去、單位產值愈來愈有價值。

這絕對不只是探討如何找到一個有高收入、有前景的公司職位而已。傳統觀念常認為,腦力活比體力活好;老師、公務員、工程師、醫師等「進冷氣房」工作比較有出息,而要依賴大量體力的專業,例如水電、工地、運動員等,前景相對受限。

但現在我們都發現,完全不是如此。即便很多腦力活的職位,工時長、壓力大、耗損快,隨著年紀增長、科技日新月異,被新鮮的肝淘汰,一樣不能長期發展。

後期爆發力的要件,需要的是具備複利效應的長期耕耘;而這要如何做到?答案是:探索熱情、給自己一個中長期的目標,並圍繞目標安排發展途徑。

比起單純努力工作領薪水,當我們有了更高維度的目標,就能用全然不同的角度檢視目前的工作。

「創造價值」是穩健主動收入的基礎

一位Uber司機不能夠在開了5年之後,就仗著自己有「5年經驗」,向乘客收更高費用;如果開車只是為了錢,他將覺得很痛苦,要伺候好每一位乘客,但隨著年紀增長、愈來愈吃力,更容易感到錢沒有賺到多少,怎麼還這麼累。

上海的網約車司機小林(化名)曾有一模一樣的困擾。但當他設定了一個目標後,一切開始不一樣。

小林希望5年後,自己能成為外來遊客的觀光大使。他開始觀察乘客、問問乘客喜歡的景點、學習語言、了解本地人常去的餐廳、用微信公眾號來分享心得等。

2~3年後,他依舊是一位司機,但他已經有了挑選乘客的權利,也有了足夠多的名氣、熟客、隱性知識,讓每一趟旅途創造更大收益、也有更大的彈性安排生活。

在朝著觀光大使前進的道路上,小林的收入來源不再只有車資、也有公眾號曝光收益、長期合作店家收益、介紹同業好友的佣金等,更重要的是,他收穫了「不用為了錢、痛苦開車載客」的自由,而這就是主動收入結構的爆發力。

很多人說,他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勉強撐下去都只是為了薪水。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為自己找到中長期目標,重新定義目前的工作能帶來什麼,這也讓自己能夠更快脫離不喜歡的工作;這一路上,你會有很多驚喜的發現。

10萬的收入結構,遠比30萬單一薪水強大

如果將比爾・蓋茲跟一個普通人丟到一個偏遠地區重新開始,10年後誰會比較有錢?

真正的財富不是現在手上有多少錢,而是我們知道怎麼賺到錢。許多高薪資的專業人士,月薪高的同時,焦慮不比收入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來得低,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足夠時間做別的事、只能依賴單一薪資。

比起拼命加班賺錢,學會打造收入結構,讓錢能「各就各位」更加重要。我們將繼續探討更多案例與具體作法,有效地轉移時間與精力分配、制定相應計畫,一步一步打造理想人生的同時,也能打造自己的財富引擎。

 

文/黃士豪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2366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