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Fed降息」、「AI」、「美國大選」三大浪頭如何牽動個人投資佈局?

「Fed降息」、「AI」、「美國大選」三大浪頭如何牽動個人投資佈局?

還沒想好年終怎麼用?龍年開春,全球投資會怎麼走?《Cheers》專訪路博邁總經理黃忠雄與投資長王昱如,為投資人評點金龍年投資重點!

「強摘的果子不甜」,這句台灣國文教科書的課文,與美國聯準會(Fed)會現在的心情別無二致。

進入2024年之際,全球投資人無不引頸期待的就是聯準會降低基準利率,俗稱「降息」。高盛曾預估最快3月就會降息。但隨著時間進入二月,全球金融機構卻陸續把降息時間往後延,如今5月已經是最樂觀的猜測。就像準備告白前的緊張氛圍,深怕一步錯,步步錯。

為什麼?要從每個人切身相關的「物價」開始說起。

目前Fed利率區間在5.25%到5.5%,是近22年的高點,身為全世界最大經濟體央行,Fed利率政策更牽動全球資金動向。之所以要拉高利率,就是為了收緊資金流動,打擊過高的通膨。但是高利息的代價,就是企業成本增加。

數字會說話,當利率居高不下,再加上AI取代人力影響發酵,讓裁員潮維持現在進行式。根據查林傑顧問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報告統計,2024年1月,美國裁員總人數高達82,307人,來到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次高,其中最高的是在金融業(23,238人),其次是科技業(15,806人)、食品生產行業(6,656人)和零售業(5,364人)。

不賭Fed降息

王昱如:以更低風險,掌握債券高利

而所謂降息,指的就是降低基礎利率,藉由降低銀行借貸成本,刺激企業貸款和投資,讓更多資金在市場上流通,就有機會讓景氣更暢旺。

降息時間為何動見觀瞻?除了直接影響企業活動與經濟景氣,可能提振股票市場;降息也意味美國債券價格上漲,對持有美債基金及ETF的投資人,更是直接利多。而隨著通膨率從5%降至3%,更讓市場相信降息勢在必行,瀰慢樂觀氛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更預估最快3月就會開始降息。

然而,隨著1月美國物價指數公布,年增3.1%,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2.9%。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甚至示警,聯準會仍不排除升息的可能性,「機率也許是15%」。

「我們原本就認為利率不會像市場預期的那麼樂觀,」路博邁投信投資長王昱如觀察,與去年底各金融機構降息預期的「百花齊放」相比,隨著愈來愈接近3月,政府與市場慢慢達成共識,「大約5到7月才會是比較合理的區間。」

儘管降息能創造價差獲利,但不是債券投資的唯一出路。相反的,王昱如建議投資人應該跳脫價差思維,以風險角度思考。她觀察,由於升息已經幾乎到頂,大幅削減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市場利率上升導致債券市場價格下降的風險)。此外,利息下降的速度預計緩步進行,代表債券利息仍會維持一定高度,「如果這個時候我進入債券市場,可以鎖定相對過去10年較高利率,而且是很長的時間。」

AI趨勢關鍵字:落地

深入產業同時,能否擴大成長影響力?

Fed決定是否降息時,除了觀察物價,經濟景氣與就業狀況也有不可否認的重要性。雖然2023年美股S&P 500大漲24%,但王昱如認為,主要亮點仍在科技業,特別是AI題材。有趣的是,正當AI手機、AI電腦成為市場話題,王昱如關心的則是AI能否不再獨善其身,而是成為其他產業成長活水。

「我們關注的不只是裝置或設備上的發展,而是在不同產業的AI應用,能夠帶來流程改善,」對於可以關注的AI公司,陳昱如認為能夠幫助各產業啟動AI轉型的企業,會是抓住AI投資機會的潛力標的,「許多人以為工地現場的數位水準落後,但有些建設公司已經導入專案管理系統,用技術優化建築流程,這類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正是我有興趣的研究方向。」

拜川決戰美國大選

陳昱如:勝選後態度多轉趨務實

雖然截至2月為止,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尚未確定,但「拜登 vs. 川普」的局勢儼然成形。面對打算重拾貿易戰與烽火外交的川普,會不會重演2016年,再次吹皺股市一池春水?

對此陳昱如認為,不論川普或拜登,要評估當選後對經濟或投資的影響,還是要等待確切政見出爐,「投資人要觀察的,應該是政見政策,如果有提出市場預期外的政策,當然會對市場帶來波動。」

不過政見也並非鐵板一塊。她發現,候選人在選舉階段,常見到較激進的政策,等到選後進入實際執行階段,往往會轉趨務實,「以巴西總統魯拉為例,雖然是左派出身,但他當選後,在經濟上態度也較溫和。」

此外,投資人經歷過川普2016年意外勝選帶來的震盪,即便之後捲土重來,也很難引發同樣規模的衝擊。

ETF可望破3兆

路博邁總座:投資人切忌「無腦投」

而回到台灣市場,除了降息與大選議題,投資人最熱門的關鍵字非「ETF」莫屬。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就斷言,國內台股ETF資金規模,可望從2023年底的1.4兆新台幣,到2025年可望翻倍到3兆新台幣。

是否要跟著市場熱潮,投資ETF?「工具沒有好壞,真正的危機在於『無腦』,」路博邁投信總經理黃忠雄擔心,許多投資人汲汲營營追求「無腦投資」理財方式,再加上過去兩年幾乎是「買什麼賺什麼」的投資氛圍,如果市場有一天發生大幅修正,造成大眾投資人的虧損,「反而可能讓年輕投資人不再投資,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我們除了看公司的基本面,也會訪談投資標的公司、使用者與競爭對手,如果用戶對產品展現高度黏著度,即便競爭對手願意給它優惠方案也無法成功,就表示客戶的需求被完美的滿足,」王昱如舉例,這種「360度」的全面性了解,才能看到文字報表背後的真相,也是主動式投資要在ETF的時代,要能夠展現的價值,「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市場還沒被挖掘到的璞玉,提早進入市場。」

不論是降息、AI還是ETF,如果投資人只是「拿香跟著拜」,而沒有思考投資的原因與目的,往往會很容易被其他投資題材吸引,很難做到長期投資。事實上不一定要成為理財大師,但在投資前弄清楚標的與投資工具,謀定而後動,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投資人。

 

文/張道宜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talent/article.action?id=5102984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