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45Created with Sketch.Financial Research 

知識加值 研究報告

只是和同事聊兩句,就被主管斥責:別跟他太好!是怕下屬搞小團體嗎?

只是和同事聊兩句,就被主管斥責:別跟他太好!是怕下屬搞小團體嗎?

一名到新公司上班不久的網友表示,到職一星期發現主管很愛掌控部門每個人動態,連同事間討論工作或閒聊都要被管,主管更私下叮嚀他不要跟同事太要好,讓他直呼不懂主管是什麼心態?日前在《104職涯診所》發問,沒料貼文一出反被網友勸「上班閒聊本來就不對,主管提醒你沒有錯」。

一名到新公司上班不久的網友(零售業 產品企劃 26-30歲):現在的公司是一間30人左右的小公司,在入職約一個禮拜後,我感覺主管總是想掌握大家每一刻的動態,而且也不喜歡同事間有太多往來,好像很怕大家感情太好,有時候還會阻止同事間交流。

有天A同事只是詢問B同事公事,主管就以為他們在說悄悄話,他說:「有事直接問我就好,不要搞小團體」,導致同事們不太敢有太多交流。有一次同事看到我手機背景是我家的貓,順口跟我聊起養貓話題被主管看到,我被主管私下叫去問說:「剛在跟同事聊什麼?怎麼這麼開心?要認真工作!」並叮囑我不要跟同事太好,我覺得超莫名其妙。

大家有遇過這種類型的主管嗎?這種主管是怕下屬感情太好,在背後被講壞話嗎?如果遇到疑心病這麼重的主管是不是該快點換份工作比較好?

了解主管內心擔憂

「管理」本來就是主管的職責,只是每個主管有自己的風格,通常屬下需要配合直屬主管。我們先撇除「怕下屬感情太好,在背後被講壞話」的臆測,或許主管只是不喜歡同事在上班時間聊天或是交流,管顧公司主管劉學融認為樓主可以去了解一下主管之前的背景,或許他之前職場常有小圈圈的模式,或者他希望營造職場中就是公事公辦,避免小圈圈、派系去影響公事進行,也或許因為樓主可能比較容易在工作中分心,所以特別關照。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協理Alison針對「上班聊貓」特別提醒樓主,辦公室有些人很閒,時常盯著別部門的動向打小報告,萬一被告狀了,主管可能會被老闆叫去質問「為什麼部門上班不認真」,有損部門形象,不可不慎。畢竟主管是要負全責的人,但在上班時間公事公辦是職場上的共識,即使換了工作也很難避免再遇到嚴肅的文化。

持平來說,「控制型主管」並非大奸大惡、糟糕透頂的主管,這類管理者往往只是缺乏人的提醒和被既有的工作模式給誤導,和這類型的上司相處時,除了一味忍讓、牽就他的要求之外,可以試著用一些相處小技巧來改善彼此間的關係。

  1. 大方接受指導,找出二大重點

既然樓主是初來乍到的新人,且主管都直白說了「有事直接問我就好」,不如多找主管討論工作,藉此找到上司心中「重要的事」以及「最佳解」,了解這二項你就能站在主管角度去理解他的管理決策,預判他的預判。

什麼是「最佳解」?控制型主管通常對「事情完成的過程」的興趣遠高於「事情被完成了」,你可能很清楚該件事情的正確步驟應是A、B、C、D等步驟,但很有可能在詢問主管的作法後,發現他認為應該是A、C、B、D才是正確的步驟。

通常如果不是過於荒謬、與現實脫節過多的作法,我們並不排斥照著主管認同的順序修改步驟,從此後順著A、C、B、D的順序執行,避免再起衝突。但就算實際上主管的步驟有執行困難,也建議不要直接和主管爭論衝突,而是應該試著用自己的方式順利推動事務之後、證明用自己的方法也能成功,再詢問主管是否能給予自己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

  1. 主動回報進度,定期定額累積信任

多數的「控制狂」主管一把抓是出於不信任,因此證明員工要自己「可以讓他放心」才有機會改善彼此關係。

不要放過每一個或大或小的細節!小至上班與開會是否準時﹑回覆Line訊息/電話的速度,甚至是既定工作的階段性、定期成果回報,還有特殊專案的風險評估與提前預警風險等。網友Elaine建議主動與主管回報自己的進度,讓主管不用每次緊盯,實行下來建立主管對你的信任,或許就不會這麼不舒服。

  1. 讓績效替你說話,逐步鬆綁

沒有業績、上班還聊天,相信大部分主管都不會袖手旁觀,有些可能表面上不說,卻在考核直接扣分,那不是更糟。想在職場上被重視,就是拿出績效!

建議樓主可以在工作完結做檢討,或是績效考核,有機會與主管一對一約談時,拿出專案績效成績來證明自己是個有能力、可獨挑大樑的人才,讓主管能適度鬆綁。語氣上請平靜、理性、誠懇溝通,避免讓主管產生你只是在做情緒性的反抗。

同事閒聊可以,要有界線

可以把同事當好友嗎?與辦公室同時成為好友的其中一個隱憂,是你開始能在工作時間內找到能談心閒聊的夥伴,這些社交互動若是過於頻繁、甚至開始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分神在閒聊而忘了本業,就會變成「本末倒置」的情況,任何公司都不樂見。

空出休息時間、用餐時間或是短暫的茶水間時光用作社交活動,其餘時間則專注在公事上,自己主動畫出一條「公與私」的界線,有助於你兼顧友情與工作,不至於因此產生「以私廢公」的狀況。

《喜歡不了自己,那就從不討厭開始》作者認為對人保留五分不是你狡猾,而是一種自我保護,同事間關係變化很快,可能幾年後變成合作夥伴或競業,或者成為你的主管,你無法預料會不會因為當年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影響到某個合作,某次升遷。

最後,還是要看自己能否接受控制型主管的領導風格。畢竟每天有1/3以上的時間在職場,假如辦公室氣氛過度壓抑,長久下來也不是健康的職場環境。儘量找到與自身契合的主管風格,職涯道路才能走得順暢。

 

文/104職場力 | 客座觀點

出處 Cheers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782

·相關標籤

Share: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