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股市

美股財報季關鍵:美元走強將導致企業盈利出現“重大分化”

2025年01月13日 19:41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華爾街見聞 Wilson表示,面向國內市場的行業將優於那些依賴國際收入的行業。 在標普500成分股中,有30%的銷售依賴國際市場。 家用產品、科技硬體、食品飲料等行業的海外市場佔比最大,而電信服務和公用事業行業受影響最小。 由於非農強勁削減了交易員對美聯儲的降息押注,今日美元指數漲破110,創下2022年11月以來的新高。 而

華爾街擔憂! 10年期美債平均收益率回歸金融危機前水準,美股將回調?

2025年01月13日 16:05 第一財經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美國經濟上的好消息,再度變為市場的壞消息。 上週五(10日)的強勁非農數據使得美聯儲降息預期下降,美債繼續遭遇拋售,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超過5%,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創下2023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迅速升至5%。 美股也隨之受到重挫,標普500指數上週五下跌1.5%,為去年12月中旬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除了美聯儲降息預期被下調

高盛持續看好中國:預計A股及港股將在2025年上漲20%!

2025年01月13日 13:08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轉自:財聯社 財聯社1月13日訊(編輯 劉蕊)儘管今年開年以來,中國股票市場表現不如人意,但高盛集團策略師仍堅持看多中國股市。 高盛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勁津團隊周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他們仍維持超配中國A股和H股,因為風險回報比仍然有利。 他們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3722.513-9.97, -0.27%, )到

美國強勁就業數據打壓寬鬆押注,道指跌近700點,英偉達跌3%,蘋果跌超2%! 美國銀行警告……

2025年01月11日 07:19 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當地時間1月10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美國非農新增就業25.6萬人,遠超預期的16.5萬人,創下九個月以來最大增幅。 這一強勁數據反映出美國勞動力市場的持續穩健表現。 美聯儲官員表示,強勁的就業數據意味著降息週期可能結束。 受此影響,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黃金、原油收漲。 每經編輯 杜宇 當地時間202

週五大跌前夜,雷曼危機大賺成名的David Einhorn:美股市場結構正在崩潰

2025年01月11日 11:37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華爾街見聞 David Einhorn表示,由於被動投資的興起,以及投資者更看重價格而非價值,導致被高估的股票變得更加高估、被低估的更加低估。 這種現象扭曲了市場價值,並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 隔夜非農數據超預期升溫,市場對今年美股輕鬆上漲的希望徹底落空,標普500指數 “一夜回到解放前”。 早在非農數據公佈之前,著名對沖基金

美國12月非農爆表! 新增就業25.6萬人遠超預期 美股、美債齊跌

2025年01月10日 21:45 媒體滾動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財聯社1月10日訊(編輯 史正丞)日期:周五晚間21點30分,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了令市場大吃一驚的非農就業報告。 出乎預料的數據,也使得美聯儲暫停降息的敘事「板上釘釘」。。 數據顯示,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人數為25.6萬人,遠超事前一致預期為16萬人,失業率意外降低至4.1%,低於一致預期的4.2%。 12月新增就業,主要來源於醫

非農就業大超預期! 納指期貨跌超1%,布油漲超2%,強美元壓頂,黃金短線下挫

2025年01月10日 21:55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華爾街見聞 黃雯雯、趙穎 美國2- 7年期國債收益率日內上漲至少10個基點。 歐洲債券與美國國債一起下跌。 1月10日,美國非農數據大超預期,疊加市場預期特朗普可能會宣佈經濟緊急狀態以推出關稅政策,美元短線拉升約60點。 美債重挫,歐債跟跌。 美國12月非農新增就業25.6萬人,超出預期的16.5萬人;12月失業率為4.1%;

超強非農意外引發「股債雙殺」:美股年內「轉負」,美債收益率攻破5%

2025年01月11日 16:09 21世紀經濟報導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吳斌 上海報導 在美股漲勢本就“奄奄一息”之際,新年首份超強非農又給了市場沉重一擊,美聯儲上半年降息預期幾近破滅,拋售潮重創三大指數。 美東時間1月10日,道指跌1.63%,報41938.45點;納指跌1.63%,報19161.63點;標普500指數跌1.54%,報5827.04點。 今年美股開局不利,三

英國股債匯齊跌,兩年前的「減稅恐慌」要重演了嗎?

2025年01月09日 20:17 市場資訊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華爾街見聞 英國金融市場罕見「三殺」反映了當前英國市場的種種不利因素:持續的價格壓力、不斷攀升的政府債務以及乏力的經濟增長。 分析認為,該場景“令人聯想到2022年8-9月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可能成為買家罷買或資本外逃的證據”。 英國金融市場出現罕見「三殺」:長期借貸成本飆升、英鎊大幅貶值、股市下跌。 兩年前的「減稅恐慌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