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文章分享

只是和同事聊兩句,就被主管斥責:別跟他太好!是怕下屬搞小團體嗎?

一名到新公司上班不久的網友表示,到職一星期發現主管很愛掌控部門每個人動態,連同事間討論工作或閒聊都要被管,主管更私下叮嚀他不要跟同事太要好,讓他直呼不懂主管是什麼心態?日前在《104職涯診所》發問,沒料貼文一出反被網友勸「上班閒聊本來就不對,主管提醒你沒有錯」。 一名到新公司上班不久的網友(零售業 產品企劃 26-30歲):現在的公司是一間30人左右的小公司,在入職約一個禮拜後,我感覺主管總是想掌

一對一會議時說「我了解了」,隔天就提離職…年輕人為何安靜離職?

第一點:不講理的職場環境、不公平的待遇、難懂的上司 當然,工作不會都是有趣的。很多年輕人在到職前都會期待有「正常職場環境」、「正常待遇」和「正常的上司」。然後,他才會知道原來自己認為的「正常」,其實是極其幸運的「天堂」。 現實中遇到的常是「不講理的職場環境」、「不公平的待遇」和「難懂的上司」三件式組合。這三件裡有一個或兩個的話都還算「正常」,每天都要很努力才行。預先設想得越天真的人,對於這種落差的

2024獎酬統計出爐:台商基層員工加薪8%,明年金融業估調最少

美商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 WTW)近日發表2024年台灣獎酬趨勢報告,三大亮點值得關注: 一:台商基層員工加薪8%,與外商差距再縮小 2024年,台商針對基層員工的固定薪資加薪幅度達8%、台商與外商的全薪差距再拉進,小於5%。這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為了競爭新鮮人,台商拉高固定薪資。第二,台商受益於AI供應鏈、半導體,整體財務表現好。 過往台灣市場常見的薪資結構

邊緣人的蛻變,國際能量教練的自救法:抓緊每個人都有的「救生圈」

生活往往會以向我們扔出我稱之為「救生圈」的方式給予幫助,這將有機會拯救我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不一定會以你預期,或甚至不是你想要的方式出現 這麼多年來,我注意到一件事,生活往往會以向我們扔出我稱之為「救生圈」的方式給予幫助,這將有機會拯救我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不一定會以你預期,或甚至不是你想要的方式出現(至少一開始是如此)。然而,救生圈會一次又一次朝你扔來,直到你確實抓住,並被拉回到堅實的地面上為止

賈伯斯當年為何選擇庫克接任Apple CEO?

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日前(2024年11月1日)剛滿64歲,即使已接任CEO超過13年,外界依然常將其領導風格與賈伯斯相比較,對庫克的質疑未曾停歇。然而,賈伯斯當年為何選擇庫克繼承他打下的江山? 「賈伯斯(Steve Jobs)絕對是一位非凡的創新者,但並不是卓越的執行長,」追蹤報導蘋果公司(Apple)超過20年的傳記作家利安德.凱尼(Leander Kahney)在《連線》文中措辭強烈

從撿垃圾學到的幸福課,年收47億日本社長:我用拾荒哲學經營公司

撿垃圾這件事,正可以視作一種所謂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我自己也是當企業家當了這麼多年,到頭來,如果要說最好的員工教育該怎麼做,那就是老闆先要改變自己。 身為經營者,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員工的教育。因此,越是滿腔熱血在經營自己公司的老闆,對員工教育就越認真。越是這樣認真的老闆,也更會去追求自我啟發。所以也有很多老闆是真的很著迷於心理的教育。 撿垃圾這件事,正可以視作一種所謂的「心理教育」、「

高手是披著傻子外衣的先知:用「未來」的眼光看現在

幾年前,如果有人買一輛新能源汽車,高機率會被他身邊的朋友當成傻子。因為當時充電樁很少,不像加油站那麼普及,而且就算找到充電樁了,也得花一兩個小時充電。浪費時間不說,過個三五年電池老化了,又得花很多錢換新電池。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 馬斯克曾發表言論:「用不著多久,我們就會像今天看待蒸汽機一樣看待汽油車……未來,燃油車就會被當成古董。」這樣的言論確實很有爭議,

事業成功卻難有成就感?追求卓越前,先有意識的打造「自我認同」

多年來,我總覺得內心好像少了點什麼。無論我變得多成功、實現了多少目標,事後我總會感到失望。我以為自己會感到很充實,但實際上感覺到的卻是空虛。別誤會我的意思;把待辦清單上的事項做完後刪除的感覺很好,但更深層的成就感卻離我愈來愈遠。在花了幾年、甚至幾十年追求一個目標之後,我的感覺只有,那現在要怎樣? 正如我在《男子氣概的面具》一書中所分享的那樣,在我建立事業的最初幾年,從表面上看來我是成功的,賺了不少

「靠爸」風暴後首次獨家專訪!齊廷洹扛上千萬債務,從老師、名車銷售到傳承父親精神

近期一場演講引發的風波,讓過去被齊柏林之子的稱呼掩蓋光芒的齊廷洹,又進入大眾視野;從老師、業務,到成為傳承象徵,戲劇性經歷下,他如何重新「看見自己?」 「齊先生,頭幫我側一點,很好……略微往上看,就是這樣!」身著寬鬆古著,紮著一束長馬尾的齊廷洹,配合著攝影師指令卻突然冒出:「如果是我爸來拍,他才不會這麼溫柔的指導。」 在淡水齊柏林基金會,每天被父親留下的影像圍繞著,齊廷洹卻

人生如馬拉松,選擇慢下來堅持的人,往往是贏家。《認知破局》: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很多人都想一夜暴富,但追求速成的結果往往是: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 為什麼?巴菲特給出了答案: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雖然賺快錢是件符合人性的事,但一般人不要老想著怎麼賺快錢,因為當你的能力撐不起你的欲望時,對你來說,就是一種災難。 創業者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學習的目的只有一個─做出決策。 一眼就洞察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會比其他人搶佔先機。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才是最本質的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