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知識加值

每天都很努力,卻看不到盡頭…你可能正深陷心理學上的「隧道效應」

2023年05月24日 每天賣力工作,卻忙到看不見盡頭、覺得生活愈過愈糟嗎?小心你正面臨心理學上的「隧道效應」。 讀完這篇文章,可以學到的三件事: 隧道效應容易使人短視近利,不利於個人或組織的長期發展。 減少生活中的干擾因素,有助於避免陷入隧道效應中。 訂定可達成的目標,且具體執行,將是擺脫隧道效應的正解。 什麼是隧道效應?由來是什麼? 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一詞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經

MIT博士為哈佛MBA工作!超微執行長蘇姿丰:這根本毫無道理

2023年05月24日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鼓勵年輕人,把夢做大,想像5年後的目標,找出最棘手的問題,朝它衝過去。身為《Fortune》500強企業中僅佔10%的女性CEO之一,她也指出,人生中最能啟發她的是母親。 在《Fortune》世界500強企業中,女性執行長所佔比例不到10%,在半導體產業賽道上,女性主管更是珍稀。 身為女性華裔移民,當超微半導體(AMD)執行長蘇姿丰憑實力撕去偏見標籤,外界為

曾沒人要上的「車上卡拉OK」,是怎麼邀到Adele和BLACKPINK的?

2023年05月24日 2023年4月,《深夜秀》主持人詹姆斯.柯登(James Corden)正式下台一鞠躬。各界明星、觀眾都一片惋惜,如此盛情更令人難以想像,8年前他剛接手節目時,連一位明星都邀請不到的窘境。 2022年4月28號,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詹姆斯·柯登(James Corden)在當晚的《深夜秀》(The Late Late Show)中,宣布他將在1年後離開節目的消息。此話一出,震

總是顧此失彼,遲遲做不了決定?用「決策樹」把你的思緒畫出來

2023年05月17日 不管身處什麼職位,工作都得不斷做決策,每個決策之間,很可能有互相牽引的因果關係,若能先透過視覺化梳理清楚,就有助於做出最好的決定。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的3件事: 決策樹是一種決策分析工具,透過視覺化,協助決策者找到最佳方案。 決策樹由五項元素組成:根節點、決策節點、機會節點、分支、終結點。 透過畫下決策樹,可以快速幫助決策者釐清各情境下的影響因素與因果途徑。 什麼是決

為何全球半導體創14年來最慘跌幅?原因正是「長鞭效應」

2023年05月17日 疫情導致半導體晶片短缺,嚴重衝擊各產業,原因在於長鞭效應。這個常見於生活與職場中的定律,為何使商場大打折扣?又如何改變眾人的生活? 什麼是長鞭效應?  你玩過傳話遊戲嗎?一句話從第一個人傳到最後一人,結果往往跟原題大相逕庭。這個常發生在產業供應鏈的現象,就稱為「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 此原理最早是由系統動力學創始者傑·福瑞斯特(Jay Forrest

「數位化」不等於「數位轉型」?4大關鍵與2經典企業案例一次看

2023年05月17日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曾說:「未來每家企業都會是科技公司。」可見數位轉型不再是選項,而是生存的必經之路。 數位轉型3階段,你走到哪裡了? 數位化:導入數位工具 數位優化:應用數位資產 數位轉型:創造新的體驗/流程/服務/商業模式/組織文化 Uber改寫了計程車的遊戲規則、Netflix成為電影院的最大威脅、Airbnb殺出旅遊業的藍海市場⋯⋯,這幾間

目標才不重要,而是把自己變成怎樣的人!千萬富豪:想成功靠8件事

2023年05月10日 死盯著目標不放?討厭健身房?看看身價千萬美元成功人士的建議,或許會改變你的想法。 因為經營播客(podcast),讓前新創公司執行長佛里德(Jordan Fried)有機會訪問多位身價高達千萬美元的成功人士。 透過那些談話,佛里德說,「我彷彿拿到了VIP入場券,去聆聽和了解是什麼帶給他們努力的動機、他們靠什麼達到現在的成功。」 他舉出8個讓自己獲益最大的對談,整理如下: 一

別人3個月學會,我卻花了3年…OpenAI藏鏡人:承認無知,是成為佼佼者的第一步

2023年05月10日 科技巨頭有上萬人研究AI,為何最後由OpenAI出線?其董事長Greg Brockman是關鍵人物,他靠自學掌握AI新技能,但卻在學習路上碰壁,靠3個心法突破。 ChatGPT橫空出世,讓人們重新想像工作與生活樣貌,背後團隊OpenAI人數僅幾百人,就能搶先五大科技巨頭企業(Apple、Google、Amazon、Microsoft、Meta)推出顛覆世界的產品。背後靈魂人

日本重要品管工具之一:5步驟製作「魚骨圖」,工程師、行銷人都適用

2023年05月10日 銷售量衰退,客戶滿意度下滑,商品良率變低,面對各項經營、管理問題,你需要一張魚骨圖找出原因與解方! 繪製魚骨圖需注意的3個重點: 1.搭配腦內激盪會議,以便完整蒐集各面向的問題歸因。 2.所有大小支線原因必須緊扣主要問題、目標,避免離題。 3.大原因、中原因、小原因至少達3層以上,才能有效探究到深層原因。 魚骨圖是1956年、由日本管理學家石川馨為創建船廠品管流程所發想的管

為何追劇總能一集接著一集?想把專注力用在工作上,前40秒是關鍵

2023年05月03日 為什麼追劇可以一集接著一集看,再晚也完全不想睡?如果工作也能跟追劇一樣就好了,不會浪費時間在分心上,更可能提早下班。但是,該怎麼提升專注力呢,有沒有輕鬆的方法? 看完這篇文章,可以學到的3件事: 知識工作者平均一天有25%的上班時間,浪費在手機提醒、社群推播。 透過筆記清除「注意力殘留(Attention Residue)」,工作便愈來愈不會分心。 想提升專注力,就先練習一

回到頂端